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应用和发展时间较短。1956年以前基本上处于学习试制阶段,先是于1950年在上海等地开始学习和介绍国外预应力混凝土的经验,以后于1954年铁道部试制预应力混凝土轨枕,1955年丰台桥梁厂开始试制12m跨度的桥梁。1956年是准备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的重要一年,原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设计院等单位试设计了一些预应力拱形和梯形屋架、屋面板和吊车梁。太原工程局等重点单位试制成功了跨度为24m、30m的桁架,跨度为6m、吨位30t的吊车梁,宽1.5m、长6m的大型屋面板和预应力芯棒空心板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铁道部、冶金部和电力部亦先后设计和试制一些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作了技术方面的准备。从1957年到1964年,预应力混凝土处于逐步推广阶段,1957年3月和1958年元月分别在北京和太原召开了两次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经验交流会,建筑工程部、铁道部、电力部、交通部和北京建工局等所属单位,交流了预应力混凝土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1958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建规3-60)。北京工业设计院等单位于1960年左右设计了一批预应力混凝土标准构件和参考图集。在材料方面,根据我国合金资源建立了普通低合金钢体系;在设计方面,制订了我国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在构件方面,设计和试制了一批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工艺和机具设备方面,根据我国的生产特点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试制成功了许多新的机具设备,出现了许多新的生产工艺,使我国预应力技术焕然一新。<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