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2064023
  • 作      者:
    陈富生,邱国桦,范重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第2版)》汇集部分国内外关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设计资料和经验,并结合2001-2003年我国相继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的有关规定,系统地叙述高层建筑锦结构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钢-混凝土结构设计。<br>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第2版)》共有12章,除列举较多的工程实例外,主要包括钢结构材料选用、结构类型和体系的选择、结构内力分析方法、钢构件和钢骨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和连接构造设计、组合楼盖设计等,也包括钢结构的制作、安装、防锈,以及防火涂料的应用和设计图纸的编制等。<br>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第2版)》可供建筑结构设计和科研人员、钢结构制作和安装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师生等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高层建筑地下室主要是机电设施用房,其防火要求甚高,建筑设计上也不再采用吊顶装修。因此,如采用钢骨混凝土梁柱构件形成地下过渡层,则可不再喷涂防火涂料,比起钢梁钢柱构件更适应地下室的使用要求。<br>    (3)在一些工程中除为适应地下室功能要求外,还考虑为安排钢构件加工有一进度上的间隔,或要设置人防结构等,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此时,上部钢结构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需要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过渡层,以使钢柱及竖向钢支撑等有良好的受力特性过渡,也便于连接构造。<br>    此外,当钢结构主楼与钢筋混凝土裙房结构之间相连而不设防震缝时,在该部位的主楼结构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也有利于两种结构之间的构造连接。<br>    2.造价低于钢结构,防火能力高于钢结构<br>    钢骨混凝土柱可发挥混凝土的受压强度,截面小于钢筋混凝土柱,用钢量少于钢柱,相应地可降低造价。钢骨混凝土有很好的防火能力,可避免采用昂贵的防火涂料。钢骨混凝土柱比钢柱便于建筑装修。<br>    此外,采用钢骨混凝土柱有可能避免采用进口的厚钢板,而采用国产钢板。<br>    3.延性优于钢筋混凝土,刚度大于钢结构<br>    钢骨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阻尼比基本相等,但延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滞回曲线丰满些。由于钢骨混凝土柱截面大于钢柱,相应的刚度也大。<br>    ……
展开
目录
第二版说明<br>第一版前言<br>第一章 概论<br>第一节 国内外高层建筑钢结构发展情况<br>一、国外超高层建筑发展概况<br>二、国内高层建筑钢结构发展概况<br>三、国内钢材生产和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概况<br>第二节 钢结构、钢一混凝土结构及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br>一、高层建筑钢结构<br>二、高层建筑钢一混凝土结构<br>三、高层建筑钢骨混凝土结构<br>第三节 结构体系的分类及应用<br>一、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分类<br>二、结构体系的选用<br>第四节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地震震害经验<br>一、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br>二、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地震<br>三、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br>四、震害的经验教训<br>参考文献<br><br>第二章 钢结构材料及强度设计值<br>第一节 结构钢材<br>一、钢材的分类<br>二、钢材的力学性能<br>三、影响钢材材质的主要化学成分<br>四、Q235及Q345钢的质量等级和保证项目<br>五、《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口Q35GJ及Q345GJ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br>六、日本及美国的建筑钢材标准<br>七、H型钢的应用及可选用的规格<br>第二节 连接材料<br>一、焊接材料<br>二、普通螺栓<br>三、高强度螺栓<br>四、锚栓<br>五、圆柱头焊钉<br>第三节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选用<br>一、钢材的选用<br>二、“高钢规程”对钢材材质要求的规定<br>三、“钢骨规程”对钢材材质要求的规定<br>第四节 钢材及连接材料的强度设计值<br>一、钢材强度设计值<br>二、焊缝强度设计值<br>三、螺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及高强度螺栓的强度值<br>参考文献<br><br>第三章 荷载效应组合、风荷载及地震作用<br>第一节 荷载效应组合<br>一、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br>二、结构侧移验算时的荷载效应组合<br>第二节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br>一、“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关于风荷载的计算规定<br>二、“高钢规程”规定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br>三、上海“高钢设计规定”关于风荷载的计算规定<br>第三节 地震作用<br>一、“抗震规范”(GB500-2001)关于地震作用计算的规定<br>二、“高钢规程?关于地震作用计算的规定<br>三、“上海高钢设计规定:关于地震作用计算的规定<br>参考文献<br><br>第四章 结构布置及结构体系<br>第一节 基本设计规定及结构布置<br>一、各类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建筑高宽比<br>二、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限制<br>三、结构布置的连续性规定<br>四、柱距及内外筒之间的跨度<br>五、内筒和楼梯间及电梯间的结构布置<br>六、次梁的布置<br>第二节 结构类型及结构体系的分类<br>一、各种结构类型<br>二、各种结构体系<br>第三节 钢结构的各类结构体系<br>一、框架体系<br>二、框架一支撑体系及框架-内筒体系<br>三、带伸臂桁架的框架-内筒体系<br>四、外筒体系、筒中筒体系及成束简体系<br>五、巨型支撑外简体系<br>六、巨型框架体系<br>第四节 钢-混凝土结构的各类结构体系<br>一、钢-混凝土结构的构成及体系类别<br>二、钢框架-混凝土内筒(或剪力墙)体系<br>三、带伸臂桁架的钢框架-混凝土内筒体系<br>四、巨柱框架-混凝土内筒体系<br>第五节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各类结构体系<br>一、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构成及体系类别<br>二、组合式框架-混凝土内筒(或剪力墙)体系<br>三、组合式框架-钢骨混凝土内简体系<br>四、组合式外简体系<br>参考文献<br><br>第五章 结构内力分析与位移限值<br>第一节 结构内力分析的基本内容<br>一、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br>二、竖向荷载<br>三、风荷载<br>四、地震作用<br>五、温度应力<br>六、荷载组合<br>七、侧向位移限值<br>八、整体稳定<br>第二节 建立计算模型、选择计算方法及结构内力调整时需要注要的问题<br>一、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br>二、平面协同与三维空间矩阵位移法<br>三、二阶段设计中的抗震验算<br>四、多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内力调整<br>第三节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单元<br>一、梁单元<br>二、杆单元<br>三、柱单元;<br>四、薄壁柱单元<br>五、墙单元<br>第四节 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法<br>一、单质点体系的计算模型<br>二、多质点体系的计算模型<br>三、考虑乎动与扭转耦连的计算模型<br>第五节 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法<br>一、时程分析法概述<br>二、地震波选择<br>三、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力学模型<br>四、动力方程求解<br>第六节 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施工模拟<br>第七节 温度影响<br>第八节 结构的整体稳定与P效应<br>一、结构的整体稳定<br>二、P效应的计算方法<br>第九节 高层建筑钢结构及混合结构的水平位移限值<br>一、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及风振加速度限值<br>二、“高钢规程”规定的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br>三、“抗震规范”规定的水平位移限值<br>四、“高层混凝土规程”规定的混合结构水平位移限值<br>参考文献<br><br>第六章 钢构件承载力计算<br>第一节 梁<br>一、梁的强度<br>二、梁的整体稳定<br>三、梁的板件宽厚比<br>第二节 柱<br>一、轴心受压柱<br>二、框架柱<br>第三节 中心支撑<br>一、中心支撑类型<br>二、支撑杆件长细比<br>三、支撑杆件板件宽厚比<br>四、支撑杆件的内力<br>五、支撑杆件受压承载力验算<br>第四节 偏心支撑<br>一、偏心支撑的基本性能<br>二、耗能梁段的设计<br>三、支撑斜杆的设计<br>四、设有偏心支撑的框架柱<br>第五节 其他抗侧力构件<br>一、钢板剪力墙<br>二、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br>三、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br>……<br>第七章 钢结构节点设计<br>第八章 组合楼盖设计<br>第九章 钢骨混凝土构件设计与计算<br>第十章 钢结构制作及安装<br>第十一章 钢结构防锈及防火<br>第十二章 钢结构设计图的编制<br>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