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北部自淡水河北岸,经北海岸、东北角海岸以至宜兰南方澳一带,沿岸以砂岩和页岩底质,珊瑚礁并不发达,仅在苏澳地区有较佳的群聚。然因南北海流相会于本省东北角一带,有水温平均高于20C以上的黑潮暖流,以及营养盐丰富的低温大陆沿岸冷水流(17cC以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别于本省其他地区的鱼类相,主要是以亚热带海洋鱼类为主,如此地之雀鲷系以燕尾光鳃雀鲷和斑鳍光鳃雀鲷为主,反之在南部地区最优势者系以两色光鳃雀鲷为主。本区除有基隆远洋渔港之外,尚有极重要的南方澳、大溪等主要渔港,以及澳底、野柳、金山和淡水等港澳渔业基地。
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各地鱼种间的关系,但根据已知的资料里,很明显地看出本省南北两地鱼类相有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各种的优势种在南北两地多半不同,有许多种类仅分布在南部或北部的某一区,甚至是某一些种类的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差异。然而因为海水鱼类的地理分布研究,需要有更充足的现地调查资料,才能做更详细的分析,因此本省海洋鱼类的地理区划,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淡水鱼类的分布
在台湾产的淡水鱼类分布研究上,由于本省河川均系东西平行走向,每一条河川中的鱼类分布已有相当清楚的研究,所以已知其分布的整体概念。台湾全部地河川水系,受到岛中央隆起山脉的分隔,南北气候及淡水鱼的起源等影响,可以很明显的区划出三个动物地理区:(1)东部地区,包括卑南大溪、秀姑峦溪、花莲溪、立雾溪,以台东间爬岩鳅为代表;(2)南部地区,包括浊水溪(不含)以南的曾文溪、高屏溪流域,以中间鳅鲍为代表;(3)北、中部地区,包括浊水溪以北的北部及中部两个亚区;其中北部亚区包括兰阳溪、淡水河、头前溪、后龙溪;鱼种以扁圆吻鲴、大眼华鳊、台湾黄鲴鱼、橙色黄颡鱼、长黄颡鱼、红鲴、棘鳅、小林氏棘鳅、截尾鮠、短吻鳞柄鱼为代表;中部亚区包括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及浊水溪,鱼种以台湾鳟、日月潭鮠、粗唇鮠、南投鮠、台湾鲴、陈氏鳅鸵和台湾白鱼为代表。本岛鱼类分布明显地有由南北两端往中部地区逐渐分布的现象。
除了以上所述的海水鱼类及纯淡水性鱼类之外,尚有一些河海洄游的鱼类,包括鲑目、鳗鲡科、虾虎亚目、汤鲤科等等鱼类,亦有明显的分布区划现象。例如香鱼的分布均以北回归线以北为界(银鱼亦相同),而鲈鳗及白鳗的分布,则略呈南北互为优势的现象。
至于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分布情形,由于资料较为缺乏,至今仍无一个较为详细的地理生物区系的讨论文献可供参考,最近陆续有较多的本土水生生物学家,针对本省各地的各项生物资源进行研究,相信在未来数年里将有一些突破。
10.2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规
台湾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最早是起于1968年,政府宣布在26个风景区或古迹区禁止或限制狩猎的措施开始。随后内政部于1972年宣布全面禁猎。直至1972年公布国家公园法,而且于1984年成立全国第一座垦丁国家公园,目前已经陆续成立玉山、阳明山、太鲁阁和雪霸等五座国家公园。这些地区都是本省主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最重要根据地。另外政府在1981年颁布的文化资产保存法也提供了设置保护区和公告各种珍贵稀有动植物名录的法源依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