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第一把火 离开天堂花园一原始空间
“远古时代的人有如野兽一般在树木中、在岩石中、在草丛中活着,他
们以能随手取得的食物维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日子,丛林被雷电所击申而引
燃了大火;而这些在各处移动的野蛮人们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是如此地害怕
因而各自逃窜。就在大火慢慢熄去之后,他们往着火的地方集中,他们感到
由火所引起的光热是多么舒服地温暖了他们的身体……在这次偶然的聚集中
,来自各地的人们,只是在他们的口中发出完全不同调的声音。但也由于大
家仍然聚在火的四周,不断地在其中添入木材保持火的不熄灭,长时间之后
,他们开始习惯发声的内容而成了音母,而最后成了可沟通的语言。由于这
天上突来的大火所形成人们的聚拢而逐渐成了群聚生活……。”以上的这段
文字是来自于罗马建筑师维楚理亚斯对于建筑起源推论的前导。由于天火的
燃起,人类终于为这提供生存条件的火而共居;于是语言形成了,知识能快
速地被传播,终于人们学习到如何建构生活的“居所”。
不论考古学、人类社会学是否能证明这推论的真假;但环境仅存的“原
始”或“近原始”社群,倒也证明了这流程的可行性。维楚理亚斯两千年前
的推论,暗示了原始人类由游移到聚拢,由聚拢到定位的认知过程;而空间
的意义也就在这由无知到认知与认同的过程中被建立。人类的起始必定是寂
寞与游移的,证据显示两百万年前非洲沙漠的露西直立人home erect)①是
为数极少,而又随时暴露在危险下的多毛动物。南亚及北非之后出现的类似
动物,也同样生活在孤绝的条件下。为存活所作的“聚集”,虽不见得像维
楚理亚斯所推论般的戏剧化,但正是“存活”的重要条件。由游移到聚拢建
立在一种特定机制下的认同;不论这认同是被发展成宗教、仪式或是皮肤上
的文身图案,最直接与明显的不外乎正是维楚理亚斯想法下的“语言”。“
同声同调”建构了“认同”;而?气人同”产生了“同源”下的意识与认可
。有了认同,原始人类开始能初步满足Hannah Arerdt②所谓“labor”“存
活”下来的机制;终于活下来的人开始了Arerdt所定义的“人为作业”(wor
k)。让我们回到维楚理亚斯继续的文字上;他接续上文写道:“……这些人
们有着上天所给予不凡的能力,而使他们凌驾于动物之上,他们直立并且能
感应到自然世界的壮观与宇宙的伟大。而由于他们能以双手做出他们要做的
任何东西,一些这群聚中的人们开始造出以叶子所成的屋顶,其他的一群人
在坡地上挖出坑洞;另外一些人则模仿燕子以泥土及土块筑巢的方法,造出
了人们可居住的地方……。”人类所作“和自然不同的人造事物与世界”和
在“世界中找出安身立命之处”成了人类活动(home activa)中的第二要务
。虽然由于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的相异,原始人类所试图建立的居所会由不
同的材料与建构方式所建成,然而这居所是否被宇宙现象所接纳,也就是这
居所是否能保有将居住在里面“同胞”的生命,其实牵涉到一系列长时间的
认知与学习。这认知可以被称为另一种“认同”,也就是是否人类的“行为
”可以被巨大宇宙的力量所“认可”。Norberg—Schulz所说明的这种“认
可”便是“建立一种人与所被给予自然环境间的有意义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