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br>1.1论水的良性社会循环<br>1.2水源水中的污染物及水源水质标准<br>1.2.1水中的致病微生物<br>1.2.2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br>1.2.3水中有毒有害无机物<br>1.2.4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br>1.3饮用水的水质标准<br>1.4污水的排放标准<br>1.5锰化合物净水技术的发展<br>第2章 锰化合物及其物理化学性质<br>2.1锰的物理化学性质<br>2.2锰(Ⅱ)化合物<br>2.3锰(Ⅳ)化合物<br>2.4锰(Ⅶ)化合物<br>2.5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br>2.5.1结构特征<br>2.5.2新生态二氧化锰的表面性质<br>2.6天然水体中的锰化合物<br>2.7锰矿物的形成<br>第3章 锰化合物强化混凝除浊<br>3.1水中的胶体及混凝除浊理论<br>3.1.1水中的胶体<br>3.1.2混凝理论<br>3.2水中有机物对胶体浊质稳定性的影响<br>3.3传统强化混凝的措施<br>3.3.1研制新型混凝剂<br>3.3.2助凝剂的应用<br>3.4高锰酸钾强化混凝除浊<br>3.4.1试验研究方法<br>3.4.2高锰酸钾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强化混凝除浊<br>3.5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强化混凝除浊<br>3.5.1高锰酸盐复合剂与高锰酸钾强化混凝除浊效果比较<br>3.5.2高锰酸盐复合剂最佳投量与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关系<br>3.5.3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过滤除浊的效果<br>3.6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强化混凝除浊<br>3.6.1试验方法<br>3.6.2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混凝除浊和强化混凝除浊<br>3.7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强化混凝除浊的机理<br>3.7.1破坏有机物涂层<br>3.7.2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作用<br>第4章 锰化合物去除水中有机物<br>4.1水中天然有机物及其去除方法<br>4.1.1水中天然有机物及其危害<br>4.1.2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方法<br>4.2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性质<br>4.2.1水中天然有机物各组分的提取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br>4.2.2水中天然有机物各组分的分布及对水质的影响<br>4.3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混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br>4.3.1试验方法<br>4.3.2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br>4.3.3对水中有机物性质的影响<br>4.3.4对水中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br>4.4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与活性炭联用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br>4.4.1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br>4.4.2高锰酸钾与颗粒活性炭(GAC)联用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br>4.5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混凝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br>4.5.1氯消毒及氯化消毒副产物<br>4.5.2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混凝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br>4.6高锰酸钾预氧化和臭氧预氧化去除水中有机物效果的比较<br>第5章 锰化合物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br>5.1饮用水源水中的微量有机物<br>5.2高锰酸钾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br>5.2.1在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br>5.2.2在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对水中致突变物质的去除<br>5.2.3高锰酸钾预氧化与臭氧预氧化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对比<br>5.3高锰酸钾与粒状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br>5.3.1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br>5.3.2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br>5.3.3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br>5.3.4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br>5.3.5粒状活性炭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br>5.3.6高锰酸钾与粒状活性炭联用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br>5.3.7高锰酸钾与粒状活性炭联用去除微量有机物效果随时间的变化<br>5.3.8高锰酸钾与粒状活性炭联用控制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br>5.4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除污染的氧化副产物研究<br>5.4.1试验材料与方法<br>5.4.2结果与讨论<br>第6章 锰化合物除酚类化合物、除有机磷农药和除丙烯酰胺<br>6.1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对酚类化合物的去除<br>6.1.1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对苯酚的去除<br>6.1.2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对氯酚的去除<br>6.2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对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磷农药的去除<br>6.2.1饮用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br>6.2.2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的去除方法<br>6.2.3常规处理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磷农药的效果<br>6.2.4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有机磷农药的去除<br>6.3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水中微量丙烯酰胺的去除<br>6.3.1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水中微量丙煳酰胺的去除效果<br>6.3.2水中还原物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br>6.3.3高锰酸钾预氧化去除丙烯酰胺的机理<br>第7章 锰化合物除藻<br>7.1天然水体中的藻类<br>7.2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混凝去除水中蓝藻<br>7.2.1用配制水样进行去除蓝藻的试验<br>7.2.2用太湖水源水进行去除蓝藻的试验<br>7.2.3用巢湖水源水进行去除蓝藻试验<br>7.3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强化混凝去除水中绿藻<br>7.4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强化混凝去除水中硅藻<br>第8章 锰化合物除臭味<br>8.1水中臭的来源<br>8.2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去除蓝绿藻产生的臭味<br>8.3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去除硅藻产生的臭味<br>8.4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去除放线菌产生的臭味<br>8.4.1放线菌的培养及臭味水的配制<br>8.4.2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与氯除污染除臭比较<br>8.5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去除污、废水污染产生的臭味<br>第9章 高锰酸钾强化氯及氯氨消毒技术<br>9.1试验方法<br>9.2高锰酸钾与氯联用强化氯消毒<br>9.2.1Berenbaum公式判断高锰酸钾与氯联合作用性质<br>9.2.2投药总量相同条件下氯和高锰酸钾联用与单独氯消毒效果比较<br>9.3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强化氯氨消毒<br>9.3.1用Berenbaum公式判断高锰酸钾与氯氨联合作用的性质<br>9.3.2投药总量相同情况下氯氨与高锰酸钾联用和单独氯氨消毒效果的比较<br>9.4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联用强化消毒的机理<br>9.5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联用强化消毒的影响因素<br>9.5.1水温对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协同消毒效果的影响?<br>9.5.2水中有机物对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协同消毒的影响<br>9.5.3pH值对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协同消毒效果的影响<br>9.6高锰酸钾强化受污染水(中水)预氯化及预氯氨化消毒<br>9.6.1原水水质特征及高锰酸钾强化消毒的效果<br>9.6.2Berenbaum公式判断两种消毒剂联合作用性质<br>9.6.3投药总量相同条件下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联用消毒受污染水效果与单独氯或氯氨消效果的比较<br>9.7高锰酸钾与氯或氯氨协同消毒降低消毒副产物的研究<br>第10章 锰化合物除铁、除锰<br>10.1锰化合物除铁<br>10.1.1天然水中的铁质及典危害<br>10.1.2高锰酸钾氧化法除铁<br>10.1.3曝气接触氧化法除铁<br>10.2锰化合物除锰<br>10.2.1天然水中的锰质及其危害<br>10.2.2高锰酸钾氧化法除锰<br>10.2.3曝气接触氧化法除锰<br>10.2.4氯接触氧化法除锰<br>第11章 锰化合物除砷<br>11.1天然水中的砷及其危害<br>11.2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除砷<br>第12章 锰化合物去除染料废水的色度<br>12.1染料废水的主要特点<br>12.2用二氧化锰(PMN)去除染料废水的色度<br>12.2.1粉末二氧化锰的制备及试验用染料的结构<br>12.2.2试验方法<br>12.2.3影响脱色的因素<br>12.2.4对多种染料的处理效果<br>12.2.5表观吸附等温线<br>12.2.6对孔雀绿的氧化<br>12.3用高锰酸钾去除染料废水的色度<br>12.3.1高锰酸钾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和影响因素<br>12.3.2染料去除动力学<br>12.3.3高锰酸钾对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脱色机理<br>第13章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饮用水除污染技术的生产试验及应用<br>13.1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北京×水厂的试验及应用<br>13.1.1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的生产运行效果<br>13.1.2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与高锰酸钾预氧化除污染效果对比中试试验研究<br>13.1.3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与高锰酸钾预氧化在北京××水厂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br>13.2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大庆水库水厂的应用<br>13.3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大庆×水厂的生产试验和应用<br>13.4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哈尔滨×水厂的试验和应用<br>13.5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除污染技术在哈尔滨×水厂的生产性试验和应用<br>13.6高锰酸盐复合剂去除郑州×水厂水中鱼腥臭味的生产试验研究<br>13.7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胜利油田×水厂的生产应用<br>13.8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黄河下游×水厂的生产应用<br>13.9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合肥×水厂的生产试验和应用<br>13.10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攀枝花×水厂的生产性试验和应用<br>13.1l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顺德×水厂的生产试验<br>13.12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在东莞×水厂生产f生试验<br>附录 美国环保局提出的饮水规程和健康建议(1997)<br>主题词索引<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