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火炕
满族的“万字炕”
满族睡的炕称“万字炕”,或称“转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满语称“土瓦”。满族的火炕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环室为炕。卧室内南北对起通炕,西边砌一窄炕,也有的西炕与南、北炕同宽的,与南、北炕相连,构成了“兀”型。烟囱通过墙壁通到外面。第二,炕面较为宽大,有五尺多宽。炕既是起居的地方,又是坐卧的地方。人称之为“火地”、“地炕”。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保暖。满族使用和发明的火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来供热的,做饭也罢,烧水也好,热气都通过火炕,所以炕总是热的。有的人家为了保暖,把室内地面以下也修成烟道,称为“火地”或者也叫“地炕”。第四,“烟囱出在地面上”是满族民居的又一个特色。满族炕大,烟囱也粗,用砖和泥垒成长方形,满语称为“呼兰”。烟囱高出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连。满族人喜欢热炕,他们往往在炕沿下镶上木板,上面镌刻着卷云纹等图案,朴素而美观的装饰与铺地的大方青砖相映成趣。
《宁古塔纪略》载:“房屋大小不等,木料极大。有白泥泥墙,极滑可观。墙厚几尺,然冬间寒气侵入,视之如霜。屋内南、西、北接绕三炕,炕上用芦席,席上铺大红毡。炕阔六尺,每一面长二丈五六尺。夜则横卧炕上,必并头而卧,即出外亦然。橱箱被褥之类,俱靠西北墙安放……靠东壁间以板壁隔断,有南北二炕,有南窗即为内房矣。无椅凳,有炕桌,俱盘膝坐。”
满族家庭生活以炕为中心,其饮食起居都与炕分不开,所以对炕也很讲究。在盖房子的时候,也是先盖西厢房后盖东厢房。传统上有“西炕为大”的习俗。西炕为至尊的位置。家人不许坐卧,不在西炕进食,不许客人坐卧,不置放一般人的照片、画像,更不允许乱放狗皮帽子、皮鞭子等杂物。满族人家居室的西墙为供奉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因此,西炕也称为“佛爷炕”,西墙上供奉的佛爷匣子是极为神圣的,一般人不能随便看。匣子里珍藏着本民族祖先、民族功臣及本氏族、民族尊崇的人物,还有宗谱,记载着家族历史的兴衰及祖先的功绩。所以炕上只摆设祭器供品。总之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圣地,不随便触动。
满族长期生活在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的广阔地域。这里的地理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满族的民居特征,并逐渐形成北方少数民族特点鲜明的寝居习俗。为了抵御冬季风雪和严寒,满族先世肃慎人、挹娄人和勿吉人基本为“穴居”。女真族在形成初期,仍然沿袭先世的“穴居”习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