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太原的人,常会听到一些“老太原”带着几分自豪的口气对你说:“不喝一喝‘清和元’的‘头脑,,你就不算到过太原。”这“头脑”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其实,只不过是一碗羊肉汤。它既没有什么“头”,也不见什么“脑”。令人费解的是,它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怪名字,而且一碗羊肉汤怎么竟能有这样响当当的名声,据说这是傅山先生的一大创造。
清兵入关后,傅山带上老母亲在地洞里躲了一些日子,后来局势逐渐平定,才又出来在太原帽儿巷口的大宁堂药铺当了坐堂医生。这事倒挺合傅山的脾胃,一来救死扶伤本是傅山从小立下的誓愿,二来名正言顺地当上坐堂医生,有职有业,正好掩护他反清复明的宣传组织活动。
大宁堂药铺斜对面的南仓口有一家夫妻店。老夫妻俩小本经营,只在临街支起一口汤锅卖羊杂割汤,供来往过路人打尖时泡块干馍馍。打从傅山当了大宁药堂的坐堂医生,这大宁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前来看病的络绎不绝。不过,傅山看病有一个奇怪的规矩:骑马坐轿的不看;交不起脉金的就不收。有了这两条,那到大宁堂来看病的大部分就只能是一些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了。这样一来,四郊农民来大宁堂看病抓药的就多起来了,老夫妻俩的羊杂割汤总算能多卖上两碗。夫妻俩为了感谢傅山,每天一见傅山走进药铺,就赶忙端上一碗羊杂割汤送过来。热气腾腾的汤,汤上飘着几片绿绿的香菜,香气扑鼻,煞是诱人。特别是数九寒天,一碗杂割汤下肚,周身都暖和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