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酒文化与艺术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914537
  • 作      者:
    王守国,卫绍生著
  • 出 版 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守国,河南鹿邑人,1961年生,文学硕士,理学博士。曾任河南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跨世纪》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社长,科研处处长,中共舞阳县委副书记,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大河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第一本书中,王守国得出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认识。
  一是就精神特征而言,中西方的酒神精神都强调感性对理性的超越,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个体对集体的超越,虚幻对现实的超越,即强调个体的自由包括行为的与精神的。但西方的酒神精神是“入世型”的,对现实和理性采取激列对抗的态度,对感生自由的追求是实实在在的、疯狂执著的。而中国的酒精神是“出世型”的,对现实和理性采取会通知和合的态度,对感生的追求更多地落实到精神体验上,很少落实到现实行为上。
  二是就酒文化与酒神精神的关系而言,在西方,酒是酒,酒神精神是酒神精神,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在中国,二者关系则十分密切,中国的酒文化不啻是一部蕴涵丰饶的百科全书,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印痕。
  三是以道家美学为主体的中国艺术精神与中国酒文化精神联系密切,探讨中国酒文化精神不能不把艺术当做最重的解剖对象,探讨艺术精神也离不开对酒文化精神的领悟和把握。

展开
精彩书摘
  苦闷的象征:酒与艺术精神的契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这不仅表现在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征战杀伐、动乱不止和颠沛流离上,表现在生产力极其低下、广大劳动人民始终不能摆脱受奴役被压迫和饥寒交迫、病困交加上,而且表现在封建大一统的专制制度扼杀人的思想、禁锢人的自由、泯灭人的情感、践踏人的尊严、扭曲人的灵魂、异化人的本质上,表现在君主专制对广大志士仁人所造成的精神重压和无休无止的人格与尊严的迫害上。鲁迅先生曾经深刻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他认为,中国实际上只存在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12~213页)。李大钊先生也从分析家族制度入手,精辟地阐述了封建专制文化缺乏独立的个性价值观和人权意识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悲士不遇”成为大多数封建文人无法摆脱的苦难,成为文人雅士的悲苦现实,并进而演变成中国文学一个无法解脱却又不得不正视的传统。
  自屈原、陶渊明以来,怀才不遇就成了许多文人难以抚慰的痛苦,成了他们愤世嫉俗、悲哀苦闷之源。试想一下,空怀理想,徒负高才,却是报国无门,效命无由,才无所施,力无所展,那该是怎样悲愤痛苦的事情?可是,另一方面,那些不学无术的平庸之辈却因其显赫的家族背景而平步青云,占据要津,出现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象。文士虽有心人世,但当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不公平现象加以对比,就不由得义愤填膺,更加难以忍受。社会不公,政治黑暗,人生坎坷,文人面前横亘着与生俱来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难。这苦难,更多地属于精神的或日生命的苦难。
  对于文士来说,如果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之类的生活痛苦还是比较容易忍受的话(确实有许多人甘贫守贱),那么,精神的痛苦无疑是真正刻骨铭心的痛苦。作为民族的一分子和社会的一员,文士和中国的老百姓一样要忍受生活的苦难,而作为社会良知和民族的脊梁,他们还要忍受比常人更多的精神痛苦。因此,表现在中国文士身上,悲苦色彩就特别浓厚,悲苦体验也特别沉痛,悲苦遭际也特别普遍,以至于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不平则鸣、发愤著书和诗穷而后工的苦涩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白居易的《序洛诗》、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等著作对文人遭受的苦难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论述,都已经深刻地说明生活与精神的磨难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对文士来说,生活的苦难和精神的磨难,是痛苦,是磨砺,更是巨大的创作原动力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诚如当代红学家蒋和森先生所说,“当我们从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来回忆中国文学天才所走过的道路时,不禁感到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都是在饥饿、酷刑、流放等沉重压迫下产生出来的”(《红楼梦论稿》第160页)。
  中国文人所遭受的精神苦难,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来自影响深远的忧患意识。高尔泰先生甚至以为这种忧患意识是构成中国艺术、美学乃至哲学不同于西方的诸多特征的依据和基础。早在商周之际,文人的忧患意识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周朝君臣对殷鉴的深深思考和自警自戒,促使他们居安思危,盛世虑衰。所以《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墨子等人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忧患意识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由少数社会上层人物扩展到为数众多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文士们把这种忧患意识和他们的人格塑造、处世态度、人生理想等结。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酒与艺术的双重契合——酒文化与艺术精神
苦闷的象征:酒与艺术精神的契合
诗酒乐天真:酒与心灵的契合

第二章  细酌对春风——艺术化的酒文化
美酒与美具
饮酒与环境
饮酒的对象
饮酒方式的选择
饮酒与自然

第三章  酒助翰墨色——书画艺术中的酒文化
精神层面的灵犀相通
酒与书法艺术
酒与绘画艺术
文人画:人生大写意
文人画:泼墨见真情
美酒胜景入画来

第四章  把酒觅知音——音乐艺术中的酒文化
祭祀享宴中的孪生兄弟
缘酒而成的音乐
琴曲名作与酒
音乐家与酒
嵇康和《广陵散》

第五章  斗酒诗百篇——诗词艺术中的酒文化
上古、中古诗与酒文化
唐诗与酒文化
宋代诗词与酒文化
咏酒诗词的余音
现当代咏酒诗扫描

第六章  为文侔其醺——散文艺术中的酒文化
历史散文中的酒文化
因酒成文
以文写酒
文以酒名
表现饮酒之乐
描写饮酒功效
酒与人生感悟

第七章  酒壮英雄胆——小说艺术中的酒文化
酒与《世说新语》
唐传奇中的酒文化
说本小说中酒的角色
《三国演义》与酒文化
《水浒传》与酒文化
《金瓶梅》与酒文化
……
第八章  借酒巧构思——戏剧艺术中的酒文化
第九章  杯酒可解牙颐——笑话中的酒文化
第十章  谐趣成妙对——楹联中的酒文化
第十一章  机智与雅趣——酒令中的文化现象
第十二章  礼仪与警示——酒箴与酒诫漫谈
十年未了情(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