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缘起
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一种看法,认为社会学家们只注重理性或理性行动的研究。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社会学作为与现代社会联袂而行并推动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理性力量”,自然会将理性或理性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和主流。社会学的理性研究光辉炫人眼目,以至于掩盖了社会学情感研究的成就。社会学理论发展史实告诉我们:情感问题一直是社会学家们研究的参照主题。从孔德、涂尔干、韦伯、库利到西美尔、舍勒、帕雷托、罗斯,从埃利亚斯、曼海姆、弗洛伊德到马尔库塞、弗洛姆、吉登斯,他们在研究自己思想的主题时都会把情感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关于他们这方面的思想,我们在本书中有详尽的阐述。
然而,尽管许多社会学家们对情感现象予以了关注,情感的社会学研究却仍然是一个缺乏固定范式的、边缘的、零散的领域。不可否认的是,著名的社会学大师(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中鲜有人对情感社会学作系统的阐述,或以情感社会学作为自己的中心议题,论及情感之处常常给人以心不在焉或语焉不详之感。毕竟在社会学框架内研究情感是一回事,而真正创立情感社会学的体系又是另一回事。绝大多数社会学家的情感似乎并不钟情于情感,而更倾情于社会秩序、理性、制度、组织这些理性化的社会现象。的确,社会学中弥漫着一种浓厚的“理性主义”,以至于压抑了同时存在的情感思潮。如果把社会学体系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情感社会学作为大树的分枝虽然已经抽枝发芽,但生长的空间却受到限制,被蓬勃生长的其他分枝所遮掩和排挤。一方面,以往的社会学家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大量地涉及到情感的问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笔;但另一方面与此不相称的是,在现有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情感研究又似乎登不了大雅之堂,找不到它的明显位置,或者说,社会学家前辈们所作的情感研究没有能够进入目前主流社会学的视野,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