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戏剧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8111
  • 作      者:
    谭霈生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谭霈生,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主要著作有《论戏剧性》、《世界名剧欣赏》、《电影美学基础》、《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本体论》等,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艺术)评议组成员,出版的《谭霈生文集》(6卷)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一些戏剧作品引人入胜,一些作品却乏善可陈?什么才是戏剧性?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关于戏剧动作
  1.戏剧——动作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剧本是文学作品的样式之一,它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语言。打开一部话剧剧本,绝大部分篇幅都是人物的对话。
  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虽然都是语言的艺术,但是,剧本和小说、散文、诗歌等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就是对语言的特殊要求。有关“戏剧性”的问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作家,写起剧本来却并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会屡屡失败,原因正在于不熟悉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
  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人物自身的台词,而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可以由作者出面用叙述、议论的语言暗示读者应该怎样理解人物,甚至给读者解释人物隐秘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动机。这是剧本创作的难处。正是考虑到这种特殊的限制,高尔基认为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戏剧动作
1.戏剧——动作的艺术
2.动作“起源于心灵”
3.“停顿”也是动作
4.“独白”的力量
5.不要排斥“旁白”
6.“独白”的发展
7.“戏”在“话”中
8.“音响”也可以成为动作
9.“戏”贵含蓄

第二章 关于戏剧冲突
1.动作与冲突
2.观众关注的是“人”
3.医治雷同化的良药
4.看一看《玩偶之家》第一幕
5.真正的动力是什么?
6.怎样理解“社会意义”
7.“戏”在内心
8.这里没戏可写吗?
9.冲突——并非只是“正面交锋”

第三章 关于戏剧情境
1.情境是重要的
2.事件的作用
3.最有活力的因素
4.越具体越有力
5.要丰富多变
6.赋予动作以特殊的意义
7.不能排斥偶然性
8.当然不能滥用

第四章 关于戏剧悬念
1.期待——一种艺术享受
2.要对观众保密吗?
3.不要指错了方向
4.让观众期待什么?
5.满足,还是失望?
6.《蔡文姬》的得与失
7.还有另一种方式

第五章 关于戏剧场面
1.一个容易忽视的课题
2.要慎重选择
3.明场和暗场
4.在大幕闭上的时候……
5.一定要把戏写足
6.“戏”与抒情

第六章 关于结构的统一性
1.重要的是动作的统一性
2.李渔的主张是普遍规律吗?
3.体现和图解只有一步之差
4.看一看“磁石”的作用
5.找到结构的中心
6.时空观念是一成不变的吗?
7.从高潮看统一性
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