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1118
  • 作      者:
    杨菊华[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2005年),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人口学、家庭社会学、社会统计学。
    宋月萍,1978年12月生于浙江绍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讲师,人口学博士,曾在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学、健康不平等以及人口性别问题的实证研究。
    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获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人口与发展、人口政策、人口经济学。
    陈卫,浙江桐庐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学博士(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96年),《人口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生育率、家庭、老龄化等领域的研究,及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统计学方面的教学。出版和发表有《中国的人工流产》、《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人口学教程》、《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中国的人口转变》、《中国的家庭转变》、《中国的低生育率》等著作和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杨菊华教授等著的《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是一本典型的人口学著作,本书融合了几位人口学者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读者不难从本书的书名、各章节的标题和作者的学术背景得出这个结论。本书作者翟振武、杨菊华、陈卫等都学贯中西,毕业于我国的名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海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学专业专攻人口学,师从名师,并先后取得人口学博士学位。他们人口学研究的基本功都十分扎实,再加上多年人口学教学的实践,他们在人口学的造诣是很深的。他们指导并带领学生一道精心研究,获得的成果有很高的可信度。
    本书的出版充分说明人口学是我国社会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众所周知,科学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始终是个重要问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消人口学,漠视人口发展规律,导致人口政策失误是前车之鉴。本书提出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也有人口学的警示作用。
展开
精彩书评
    当生育水平下降得太快太低,而对子女的性别偏好仍然强烈,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的矛盾难免激化,其结果就是在生育水平走低的同时,出现出生性别比走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中得到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顾宝昌
    这是国内第一部直接探讨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的著作,内容翔实、资料可信、观点公允、方法得当,理论上也有新的突破。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和原创性特点。
    ——南开大学教授  原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日渐突出,学者们从“置疑”到“求解”,不少研究将生育政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现象联系起来,探讨这其中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厘清这个问题对判断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趋势并采取有效对策,十分必要。本书对此作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很有启发价值。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性别偏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因生育政策而决定,也不会因生育政策而改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杨云彦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探讨生育政策和性别比关系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的中国情景下的“胎次激化双重效应”框架是一个突破性的探索,非常值得进一步验证和深化。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李树茁
    本书研究指出:在一个有着歧视性性别偏好与实现偏好技术日益普及的国度,过紧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与评价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陈友华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近30年来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宏观背景
    近30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那就是出生性别比的逐渐升高及大范围、长时期高位运行。学界一致认为,该比例的失衡是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长时期互相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之间的独立关系,必须将二者的关系置于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背景之中。这是因为,与生育政策的推行、出生性别比失衡等现象同步的是,1980年代后,我国也经历了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人口转变、技术更新。这些现象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们一方面可能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和调节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强化或弱化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本章介绍过去30年相关的社会背景,包括经济的转轨、社会制度与习俗的转变、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人口的转变、生育政策的调整、性别选择技术的进步以及政府的舆论与干预。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我国过去几十年中特定国情的一部分,并且不同程度地对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背景介绍主要关注这些因素中可能与生育政策和(或)出生性别比有关的内容。
    第一节 经济转轨
    经济转轨是中国在过去30年间经历过的最重要的宏观制度事件。它实现了在历史上首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与发展道路,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并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各方面深刻且持久的变化。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现存研究的局限
三 研究目标与目的
四 数据与方法
五 研究意义
六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近30年来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经济转轨
第二节 社会转型
第三节 文化制度
第四节 人口转变
第五节 生育政策
第六节 技术进步
第七节 政府干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出生性别比的趋势与特点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的水平与趋势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第三节 按生育政策类型区分的出生性别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出生性别比
第二节 文化传统与出生性别比
第三节 生育政策、生育率与出生性别比
第四节 技术的可及性与出生性别比
第五节 其他因素与出生性别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分析框架与理论假设
第一节 现存相关理论简介
第二节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 理论假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方法及描述性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二节 变量的定义与操作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单变量描述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宏观层面分析结果
第一节 政策生育率与出生/儿童性别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二节 政策生育率与出/儿童性别结构的模型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个人层面分析结果
第一节 政策生育率与出生/儿童性别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二节 政策生育率与出生/儿童性别结构的模型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一节 调研背景介绍
第二节 生育意愿
第三节 男孩偏好存在的原因及实现的途径
第四节 人们对一孩半生育政策的解读和评价
第五节 人们对性别比失衡后果的认知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思考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分析结果总结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
第三节 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政策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