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域生态调度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72881
  • 作      者:
    王浩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流域生态调度理论与实践》是在吉林省饮马河流域生态调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社会经济发展及“三生”需水预测、生态调度模型与计算软件系统、生态调度方案与效益分析、生态调度保障措施与补偿机制等成果,形成了一套流域生态调度理论技术体系,反映了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调度方面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br>    《流域生态调度理论与实践》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与科研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规划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水库是人类为解决水患和蓄水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水利工程,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人工和自然结合的“人工湖泊”,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的水库可调节全球河川总径流量的1/3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5874座,总库容达到5974亿m3,控制着河流20%以上的径流量。这些水库在防洪、城乡供水、灌溉、发电、航运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06年我国水库等蓄水工程为城乡供水1623.8亿m2,占总供水量的34。5%。水库承担了防洪和城乡供水、灌溉与发电等重要功能,其运行调度对于发挥水库的“除害和兴利”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br>    水库大坝建设是人为改变了河流原有的自然演进和变化过程,进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通道阻隔、水库淹没、人为径流调节、水温结构变化。河流是由水体流动形成的,是物质、能量、物种输移的通道,大坝阻隔改变了水体流畅的自然通道,导致了河流形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与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众所周知,不设过鱼设施的大坝对于洄游性鱼类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水库淹没损坏了河流的部分生态功能;要使河流正常发挥作用,维持自然特征如森林覆盖的河岸,完整无损的漫滩和充足的湿地是至关重要的。水库对河流径流进行人工调节,使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大规模地改变了江河系统的边界、径流条件。不过现行水库调度方式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致使河流健康受到损害和威胁,引发河流生态环境危机。如因库区下游流量减小甚至断流、流速变缓等而导致河流水环境容量减小、主河槽萎缩、依赖于河流的生态系统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恶化和水景观遭到破坏等,不仅严重制约了流域的人水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使人类文明和水文化的延续受到严峻挑战。深刻认识现行水库调度方式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库运行中河流健康的要求,是我国面向生态环境的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及科学开发利用的迫切需求。“人水和谐”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正确处理水库与河流的关系,对水库等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重新定位,迫切需要建立水库运行管理的新模式和生态调度的新方式,实现“河流健康、人水和谐、工程生态调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绪论<br>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br>第二节 必要性和紧迫性<br>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br>第四节 研究总体思路<br><br>第二章 概况<br>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br>第二节 社会经济情况<br>第三节 设计水平年和保证率<br><br>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br>第一节 水资源条件<br>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br>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br><br>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及“三生”需水预测<br>第一节 战略地位与发展机遇<br>第二节 人口与城镇化进程预测<br>第三节 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br>第四节 宏观经济发展预测<br>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发展指标<br>第六节 “三生”需水预测<br><br>第五章 生态调度模型与计算软件系统<br>第一节 生态调度目标与任务<br>第二节 生态调度模型<br>第三节 生态调度计算软件系统<br><br>第六章 生态调度方案与效益分析<br>第一节 水文系列与需水方案<br>第二节 基准年生态调度分析<br>第三节 未来不同水平年生态调度分析<br>第四节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br><br>第七章 生态调度保障措施与补偿机制<br>第一节 我国研究现状<br>第二节 生态调度保障措施<br>第三节 生态调度补偿机制<br><br>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br>第一节 主要结论<br>第二节 建议<br>附表<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