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代进士殿试策对名篇赏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63869
  • 作      者:
    周新曙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古代的读书人,从考秀才开始,经过级级考试,层层选拔之后,最高一级的考试就是殿试了。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在皇宫大殿进行的考试,如宋代在讲武殿,明代在南京奉天殿、北京文华殿,清代先在太和殿,后在保和殿。由于殿试在各级考试中规格最高,其目的和作用也就自然是不同寻常的,所选取的人才自然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国家这座大厦也自然要这些人强有力地支撑起来,并使之兴旺发达。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层,策题一开始,武帝就讲自己即位以来,一直感到‘任大而守重”,以至“夙夜不皇康宁”,“犹惧有阙”,说自己因感到责任重大而寝食难安,害怕有什么缺失,因而“广延四方之豪隽”,并且还由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絮博习之士”到朝廷来,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举行考试,希望“子大夫其精心致思”,认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自己要亲自过问并且亲自阅卷。这一开头,虽然是按格式要求所写的客套话,但也表明,汉武帝要通过这次考试来寻找栋梁之才,寻求治国方略,以便自己更好地承担“任大而守重”的国家使命。
    第二层就是具体的策题内容了。在这部分的文字里面,汉武帝一共提了六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第六个问题文字较多,篇幅稍长,中间的四个问题都比较短。第一问里,武帝回顾了“五帝三王之道”的历史命运。先是在五帝三王的时代,他们‘傲制作乐”,建立起一整套礼乐制度,“天下洽和,百王同之”。至虞舜及周文王周武王之时,韶乐等音乐已达极盛。后来圣王虽已没世,但礼乐制度,‘钟鼓管弦之声”却是经久不衰,先王之道也没有什么缺损。但逐渐到了桀纣之时,则情况大变,“王道大坏矣”。根据这样的历史演变状况,在这“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途之士”等许多人想用先王的法令准则来帮助改变这逐步变得不乐观的社会现实,可是,仍不能扭转这样的社会风气,直至一天天恶化。武帝就发问:“岂其所持操或悖缪而失其统与?”这难道是因为他们坚持做的是错误的,背离了先王之道,因而失去了事物的头绪和传统了吗?武帝的意思,实际是问,为什么五帝三王之时,社会局面稳定,天子的统治地位也是稳定的,而到后来就不能维持统治而直至被灭亡呢?是不是没有坚持先王之道,与先王之道相背离,因而造成混乱的社会局面呢?
展开
目录
附录清代进士试帖诗赏析
序言
焦桐入听 得焦字 金姓(状元)
五月鸣蜩 得阑字 钱维城(状元)
门对浙江潮 得门字 王际华(探花)
木从绳 得心字 李中简(进士)
灯缘起草挑 得挑字 达麟图(进士)
忽逢桃花林 得源字 潘恭辰(进士)
春服既成 得春字 赵佑(进士)
莺声细雨中 得淆字 庄培因(状元)
残月如初月 得如字 王鸣盛(榜眼)
夜雨滴空阶 得空宇 陈圣时(进士)
紫玉见南山 得山字 周升桓(进士)
绮丽不足珍 得珍字 纪昀(进士)
晁错对汉文帝策
董仲舒对汉武帝策(天人三策)
吴师道殿试策赏析
白居易殿试策赏析
苏轼殿试策赏析
文天祥殿试策赏析
赵秉忠殿试策赏析
吴伟业殿试策赏析
刘子壮殿试策赏析
洪亮吉殿试策赏析
张之洞殿试策赏析
张謇殿试策赏析
昆明池织女石 得明字 纪昀(进士)
公而不明 得谁字 纪昀(进士)
公而不明 得谁字(其二) 纪昀(进士)
万国衣冠拜冕旒 得朝字 徐振族
荷瞎)雨到时 得荷字 苏缝
平秩南讹 得官字 李因培(进士)
络纬鸣 得鸣字 平圣台(传胪)
笞笠聚东蕾 得成字 王太岳(进士)
首夏犹清和 得犹字 梁国治(状元)
饮酎用礼乐 得饮字 沈拭(传胪)
飞鸿响远音 得音字 万廷兰(进士)
秋云似罗 得秋字 朱硅(进士)
霜中能作花 得能字 范清沂
清露点荷珠 得珠字 吴以镇(进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