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种现象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这种非对称的轴线布局后面必然隐含着深层的文化诉求。透过阴阳五行文化的线索,我们可以依稀看到这种文化的源流,譬如数字的象征意义等。
中国古代认为一地之气来自山水之脉--如西北方乾位,从水口方向--如东南巽位流、出,代表气或龙脉的轴线或建筑基线也与之相呼应。北京古城整个城市轴线方向南偏东的现象就是典型实例,所以清朝徐珂编《清稗类钞》第一册“第宅类一京师子午线”载:“京师建筑屋宇,其定方无用正子午线者,虽皇宫亦必略斜。俗传正阳门城西数步埋有石兽,地安门外桥下有石猪,即为京师之正子午线。”1861又如北京石景山区的法海寺,其轴线就顺应了寺庙所处的围合环境的水口在西南方位的空间形势,整体轴线逐渐偏向西南。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在聚落营建过程中对山川环境的尊重以及对地形、地貌的充分利用与结合,是导致非对称格局与空间透视组合构图的主要原因,这种实践与观念逐渐成为一种空间文化模式。
当人们站在颐和园佛香阁的院门内台阶轴线上南望时,作为中景的南湖岛恰好处在门框形成的景框的中线以东。从阴阳五行的角度讲,它可能暗示万寿山的龙脉或山水之脉来自西北方,南湖岛作为万寿山的余脉向东南左旋至于阴阳龙的分界处。从空间设计学的角度,这种安排使整个昆明湖既有中间层次(600米左右,约400清步)的对景,又不影响整个佛香阁大门向南的对景的深远意境。这种偏中的构图还有很多表现形式,如从北京潭柘寺内的一侧门看到的主体建筑位于侧门轴线的一侧。
如何把非对称景观与对称景观组织在一起是中国聚落、建筑、园林经常面临的设计问题。北京北海皇家园林的南人口的永安桥是一个曲桥,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人们一进园林就可以看到琼岛与白塔的完整景观;另一方面又顺势将琼岛与团城联系在一起。桥南端的团城和北端的永光殿都是轴线很强的建筑,为了避免冲突,设计者巧妙地利用牌楼、桥面转折点等元素使它们产生了严密的构图关系,使轴线转折得天衣无缝。
……
展开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书。书中琳琅满目的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犹如昔日的工程则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一书无疑都将成为研究中国城市与建筑空间传统不可或缺的学术作品。
——罗·彼德(哈佛大学杰出贡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