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和陪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705180
  • 作      者:
    雪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爱和陪伴:乐活派妈妈的“慢教养”手记》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雪宁,华德福教育研修者。著名作曲家付林的女儿。在做妈妈之前,她拥有成功的事业,是我国第一代明星经纪人,创办了大陆第一家经纪公司——蓝月明星经纪公司。与齐秦、任贤齐、刘若英、蔡依林等两岸三地众多艺人都有合作,创办过娱乐杂志,创作了《故乡的雪》《香港别来无恙》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作品,并与父亲合著了《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一书。
  婚后,与老公定居台湾,自2003年爱女小袋鼠降生后,专心做一名“袋鼠妈妈”,潜心研究幼儿教育,重视“亲职教育”,曾专门研习华福德教育的育儿理论和儿童哲学,是华福德教育理论的倡导者,专门参加了由台北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和台北史代纳学校组织的关于儿童哲学、幼儿教育等相关培训,学习了生命传记、从格林童话看幼儿教育、亲子厨艺、从幼儿教育看室内设计、优律斯美(音舞)、手工、烘焙、拼布等相关课程,台湾育儿杂志撰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爱和陪伴:乐活派妈妈的“慢教养”手记》作者雪宁是一位华德福教育研修者,也是乐活式生活方式地提倡者,她主张有内涵、有生命力、环保的生活方式。她将这种理念带入育儿生活中,并放慢脚步,用爱和陪伴静待孩子成长。
  作者认为“教孩子如何过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和陪伴:乐活派妈妈的“慢教养”手记》处处可以体现作者的生活理念和育儿理念,从妈妈心经——妈妈的知觉与反思;妈妈小法术——感知孩子的世界;乐活家庭——爱上“家”文化;童话生活——与宝贝一起在生活中获得滋养;梦幻学校——台北幼儿园生活,向读者介绍如何让孩子拥有一种“会呼吸”的生活,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在意志力、情感能力、感知能力、思考力、社交能力与专注力、想象力的培养,希望读者在阅读中有感动、有体味、有收获,帮助孩子学会等待、获得归属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力量的人。
展开
精彩书评

  著名主持人、时尚辣妈李静&资深音乐人、温情老爸黄小茂 隆重推荐
  一本“会呼吸”的教育生活书!
  阅读这本书,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力量的人这是一位用心妈妈写给那些有心妈妈的一本好书。仿佛妈妈们的闲聊,有趣有益。反思自己的成长,在缺失中为你的孩子们点燃一盏灯。
  ——著名主持人李静、资深音乐人黄小茂夫妇


  雪宁对孩子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都观察细致,呵护备至。她非常关注孩子身、心、灵的平衡发展,并像对待大人般尊重孩子,让爱融进孩子幼小的心房。在她的养育下,小外孙女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独立,有着广泛爱好和自我特质的孩子。
  ——著名音乐家、作者父亲付林

展开
精彩书摘
  “我要怎样教育我的小孩?”
  “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能够为孩子铺什么样的路?”
  每个父母自觉不自觉地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设定。
  但是,孩子真的可以按照父母的设定长大吗?而这样设定的到底是谁的人生?
  现代社会资讯快速而泛滥,教育门类繁多,各种早教机构林立,教育口号响亮而且深具理论支持,并且在商业利益的猛推下(父母的钱最好赚),父母很容易掉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陷阱里。
  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开始买很多可以刺激孩子脑部发展的玩具和童书;孩子还没学会唱歌,就把钢琴准备好;孩子还不会叫妈妈,但英文cD已经准备了一大套;孩子还没学会走路,就开始参加婴儿团体课程……
  父母不满足于孩子自自然然地长大,生怕孩子的天分因为父母没有开发而被埋没。
  我也曾有这方面的迷思。在小袋鼠幼年期就带她参加团体的活动课程。后来才发觉,其实婴儿期的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吃得饱、穿得暖、睡得足、尿布干爽就已经足够。而到了幼儿期,再给予一个安全干净、可以自由探索的家和离家不远的熟悉的、有着花草树木小鸟的室外自然环境也已足够。
  这是因为,孩子不是早说话就会成为语言天才;不是早会数数就数学优异;不是早会背唐诗就可以成为作家……当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量发展自我的身体和心智,过早地学习和训练头脑才艺,反而会让他们提早失去兴趣热情,没有了最初因好奇而探索世界的原动力,也有碍身体健康。
  童年,不是一个效能工厂,也不是一次严肃的论文成果发表。
  让孩子自然成长,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吗?这似乎是父母把自我对于未来的恐惧透射在孩子身上。
  也有很多父母讲:“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他可以快乐地长大。”
  孩子如何快乐地长大?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以孩子的快乐为全部考量,他们举家从台北搬到外地。为了寻求孩子可以快乐受教育的空间,母亲放弃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朋友,而父亲因工作关系每天在台北与居住地长途奔波,甚至还要忍受“妻离子散”,独自在台北生活……父母对于孩子的快乐成长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自己的快乐,并宁愿以牺牲自己的生活为代价。
  可是这样是健康的教育观念吗?或许又陷入了另一个迷思,孩子的快乐是教育的全部吗?
  我也是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妈妈,曾经一段日子我生活的全部时间空间都是围绕孩子而运转。在我带孩子参加幼儿团体课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其实那些课程不是孩子需要,而是我这个母亲的需求。因为我当时在台北没有工作,又没有亲戚朋友。在这种状况下,每天24小时只埋首于孩子的生活,而没有了与社会的交接点。我深刻感悟到做全职妈妈认真对待孩子教养虽然很重要,但不应该占据我的全部时间、精力和金钱。于是,我把孩子提早了半年送去上半天的幼稚园,这样每天我拥有了半天的自我空间和时间。我利用这个时间去上自己喜欢的课程完善自我成长,去和老公约会增加夫妻交流,去和朋友聚会融人台北社会,去独自静下心来看书、写作、自我内省,去打理生活琐碎呈现我真正想要的面貌,甚至好好地睡一大觉放松身体……因这个半天的身份转化,我的身心得到满足,在更多层面找回自我,让很多快乐的源泉来自于自己。这样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更是充满了正向的能量。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快乐长大,必须首先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如果父母不是真正地快乐生活着,那么给孩子创造快乐的情景就变成了一场表演,孩子所接受的学习也只能是身心无法合一的虚假生活。
  大多数父母都已经给予孩子很丰富的环境,不需要为了让孩子有个完美的受教环境而牺牲家庭的整体利益。我们大人都知道,其实很多的成长是在痛苦中获得的,让孩子有机会同时拥有快乐和不快乐的经验,并清楚地知道家永远在那里,爱永远支持他时,孩子必然发展出自我认知的能力,而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
展开
目录
Chapter 1 妈妈心经——妈妈的觉知与反思
教育到底是什么
呼吸
滋养孩子的生命
牵手与放手
感受美好瞬间
倾听孩子
母亲的唠叨
给孩子一个背包
孩子,你可以关门
哭哭蝴蝶
空多少位置
留一盏灯
感觉长大
哭吧
尽心尽力
地震的冲击
思考的惯性
奥运思索
你就是你
玩具车
爸爸的能量
唤醒
玩吧
天使的考验

Chapter 2 妈妈小法术——感知孩子的世界
莫扎特的迷思
走路是件自然的事
要上早教课程吗
生活的规律性节奏
睡眠是新一天的开始
关照孩子的灵性
怕与不怕
东摸摸西尝尝
不要随便摸别人孩子的脸
痛的感受
用餐不仅仅是吃饭
糖果的诱惑
玩具的选择
自主玩耍
“我的娃娃不是芭比”
电视不是保姆
读书与听故事
孩子的图画世界
自由与限制
打招呼
“我数到三”

Chapter 3 乐活家庭——让家温暖孩子的心
创造家庭文化
做家事中的哲学
父亲的角色
适合孩子的家环境
温暖的便条墙
我家的端午节
小小中秋节日桌
陪孩子过圣诞节
星愿
农耕体验
比萨
第一刻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大日子
宝贝,给你一点儿甜甜
辛苦是幸福的
手工礼物
幸福是自己给予自己的

Chapter 4 童话生活——与宝贝一起在生活中获得滋养
月亮也会怕台风吗
轮回
早安,幸福
迎接独睡
每个女生都爱漂亮吗
感恩
橡皮筋的魔力
家庭投票
礼物
晨醒
体察孩子的理由
善用形象的语言
来个大拥抱吧
搔痒与抓背
挑食的小家伙
晚餐谁决定
手作玩具,手作生活
插嘴
专注的习惯
一枝铅笔
孩子都是小诗人

Chapter 5 梦幻学校——台北幼儿园生活
美好的幼稚园生活
亲师联络本
特别的体验
老师的来信
班亲会
庆生会
每周去公园
老师来家
幼稚园的圣诞庆典
冬季庆典
手工聚会
发芽蜕变
小小蜡烛
我怎么这么爱你呀
吹蜡烛
爱心饼干
毕业典礼
幼稚园毕业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