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①技术创新的周期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②技术创新的跨领域特征日益明显;③技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逐渐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单一企业难以独立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开始从集中化向网络式发展。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Dyer& Singh,1998),认为技术创新不再是通过在研究、开发与生产方面采取一系列分散的步骤而实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借助动态的生产关系或合作创造价值的网络而实现的社会过程(简·弗泰恩、罗伯特·特金森,2000)。在社会网络范式下,技术创新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高校等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信任、互惠准则以及开明长远的自我利益。
(4)全面创新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创新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创新理论也变得更加系统化,出现了众多基于不同观点的创新理论,如创新的生命观与生态观、集成的创新观、系统创新观、用户与供应商创新观、全时创新观、全流程创新观、全员创新观、全球化(全地域)创新观以及全面创新观等(许庆瑞等,2006)。2002年,中国学者许庆瑞在对上述观点进行提炼与创新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全面创新管理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全面创新管理着重强调了以下四个观点:①全要素创新。创新要遵循系统观以及全面观的思想,将技术、市场、组织、战略、管理、制度以及文化等各种创新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与全面协同。②全员创新。创新不再仅仅是企业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的专利,而应是全体员工(研发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以及行政人员等)共同的行为,甚至还包括供应商、客户以及股东等利益相关者。③全时空创新。企业要实现时时创新(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与处处创新(包括企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④全面协同。各创新要素在全员参与以及全时空领域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匹配,以实现“2+2>5”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
(三)生态学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理论
在人类近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逐渐引起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最终弱化了技术创新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建立在工业文明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要求技术创新从传统的主要依赖资源环境、追求超额商业利润向谋求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方向转变。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生态学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理论。
生态化技术创新,也被称作绿色技术创新或技术创新生态化,是生态学思想向传统技术创新渗透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它是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全面引入生态的因素,仍然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努力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有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朝着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沈雁冰,2009)。上述定义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①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渗透着生态因素的创新模式。生态化技术创新把生态因素融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维护以及报废处理等各个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