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减速 转型 前景:卢中原谈经济转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05248
  • 作      者:
    卢中原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卢中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中共十七大代表。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研究室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教学研究工作。2006年2月为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做专题讲解。1991~199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进修经济学。目前主要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中长期发展。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导。
展开
内容介绍
  《减速 转型 前景:卢中原谈经济转型》汇集作者卢中原近年来撰写的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章四十余篇,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区域发展等多种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作者秉持着“立足国情、提炼真知”的理念,以纵观全局的眼光,向读者展现一幅中国经济的真实画卷。
展开
精彩书摘
  《减速 转型 前景:卢中原谈经济转型》:
  13.“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取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国际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出现许多新的动向,例如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孕育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近些年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有一些外资制造业迁移到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最近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出来以后,又有相当多的人在议论,说要把低成本的制造业从中国大陆移到东南亚,因为预计中国会出现新一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变化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在跨国公司也有一个新动向,就是把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对近500家在华外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它们大多数的选择是继续向中国大陆投资,但主要不是转移低端的制造业,而是转移区域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还有为此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这个结果应该说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它们在选择对华投资战略的时候,第一位看重的仍然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它们最大的理由。第二位是中国的规模经济优势。这主要是指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使技术创新和新产品迅速推广,转为大批量生产并推动成本降低。即使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但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也就是通过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使生产达到规模经济水平,从而总体上把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第三位是中国的产业配套体系相当完整。零部件配套能力、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并在不断完善。从供应链分工的角度看,中国仍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觉得中国还是继续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点。
  我认为,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有三个趋势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以叫做市场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过去它们向中国投资和转移产业,是把中国作为桥头堡,向世界市场进军,现在实行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就是要占领中国市场。所谓研发本土化,是指它们调整自己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把区域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来,不是为了满足世界市场需求去研发,而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设立本土化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是中国市场需要的。比如说他们知道中国人喜欢车子长一点,就加长小轿车的轴距,这样来适应中国人的消费观。所谓制造本土化,是指它们不再为了主打中国以外的市场去生产,而是使生产制造环节面向本地市场需求,与研发本土化、市场本土化形成一个整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动向。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和政府要注意这个动向,积极思考怎么样培养我们本土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我们本土的企业和政府怎么办?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包括安徽要承接产业转移,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从我报告的第一手调研成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有什么思路和目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主要目标大体上可以按两个阶段来考虑: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期末,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包括以下目标:从各个产业关系看,一是我国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应当大体持平。现在我们三次产业比重的排序是“二、三、一”,即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三位是第一产业,这是增加值比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发展新变化、新趋势
1.我国经济增速将趋势性放缓
2.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
3.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
4.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内需巨大潜力
5.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6.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8.形势好转更应关注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
9.经济向好可期,转型更需努力

第二章 经济转型新机遇、新挑战
10.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11.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2.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和转型
13.“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取向
1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15.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16.敏锐捕捉新机遇,积极迎接新挑战
17.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转型
18.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抉择
19.用“中国创造”提升“中国制造”
20.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企业战略转型
21.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应该注意什么

第三章 改革开放新格局、新视野
22.经济转型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
23.政府职能转变仍是深化改革的重点
24.改革应实实在在推动经济转型
25.“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26.中国经济转型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27.人民币区域化:一个更务实的战略
28.机遇同创互惠共赢
29.深化市场经济研究,服务改革开放大局
30.准确把握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脉搏
31.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智库的责任
32.中国智库的历史担当

第四章区域发展新理念、新图景
33.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国际经验
34.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几点思考
35.先行先试再闯新路
36.新定位、新机遇、新前景
37.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探索
38.城乡一体化的“济源样板”
39.变化的步伐
40.社会治理创新、生活品质与价值观
41.多一些入文追求,少一些物欲横流
结语 立足国情,提炼真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