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 转型 前景:卢中原谈经济转型》:
13.“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取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国际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出现许多新的动向,例如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孕育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近些年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有一些外资制造业迁移到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最近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出来以后,又有相当多的人在议论,说要把低成本的制造业从中国大陆移到东南亚,因为预计中国会出现新一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变化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在跨国公司也有一个新动向,就是把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对近500家在华外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它们大多数的选择是继续向中国大陆投资,但主要不是转移低端的制造业,而是转移区域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还有为此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这个结果应该说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它们在选择对华投资战略的时候,第一位看重的仍然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它们最大的理由。第二位是中国的规模经济优势。这主要是指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使技术创新和新产品迅速推广,转为大批量生产并推动成本降低。即使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但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也就是通过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使生产达到规模经济水平,从而总体上把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第三位是中国的产业配套体系相当完整。零部件配套能力、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并在不断完善。从供应链分工的角度看,中国仍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觉得中国还是继续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点。
我认为,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有三个趋势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以叫做市场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过去它们向中国投资和转移产业,是把中国作为桥头堡,向世界市场进军,现在实行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就是要占领中国市场。所谓研发本土化,是指它们调整自己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把区域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来,不是为了满足世界市场需求去研发,而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设立本土化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是中国市场需要的。比如说他们知道中国人喜欢车子长一点,就加长小轿车的轴距,这样来适应中国人的消费观。所谓制造本土化,是指它们不再为了主打中国以外的市场去生产,而是使生产制造环节面向本地市场需求,与研发本土化、市场本土化形成一个整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动向。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和政府要注意这个动向,积极思考怎么样培养我们本土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我们本土的企业和政府怎么办?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包括安徽要承接产业转移,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从我报告的第一手调研成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有什么思路和目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主要目标大体上可以按两个阶段来考虑: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期末,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包括以下目标:从各个产业关系看,一是我国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应当大体持平。现在我们三次产业比重的排序是“二、三、一”,即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三位是第一产业,这是增加值比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