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低效率经济学:集权体制理论的重新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3783
  • 作      者:
    胡汝银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中国现代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林毅夫、樊纲、易纲、张军等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都是丛书的早年作者,正是丛书提供了他们最初的学术成长平台。2014年度格致出版社对丛书再作大规模整理和改版工作。胡汝银著的《低效率经济学:集权体制理论的重新思考》即为此次旧籍新版品种之一。本书研究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强调“重视速度而轻视效率,这即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策误导和理论误导”,本书强调效率问题,强调微观资源配置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改善宏观经济实绩方面的基本作用,即是本书所表述的经济理论观点的最显著特征,它也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消除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之间长期存在的人为的鸿沟所作的努力。本书展现了一种对学术的严谨的探索精神,它所具有的现代经济学味道,是深沉的、厚重的、纯正的,值得并经得起人们长久、反复的咀嚼与品味。
展开
精彩书摘
  1.4.3信息费用、计划边界与所有制边界
  导致传统体制对古典模式偏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信息费用或信息效率。换言之,信息费用与信息效率是决定中央计划边界(从决策权分配的角度看,中央计划边界即是集权边界)和中央计划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决定国有制边界和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中央计划范围的边际信息费用恒为零或始终接近于零时,中央计划范围便可以无所不包,即能够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包括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形成完全的集中计划,由一个单一的中央计划中心来控制全社会的所有经济活动。这时整个社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将采取完全由中央政府经营的单一的国有制或完全的社会公有制的形式。这是一种极端的集权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集权程度显著地超过了式(1.2)所描述的状态。
  信息费用是计划费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计划实绩和计划活动占用经济资源数量的一个关键的内生变量,是决定社会经济不同部分的可计划程度、不同所有制的边界和所有制结构的一个关键的内生变量。
  这里的可计划程度,用给定的集权体制安排下均衡的集中计划水平来度量。后者是指计划的边际费用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的集中计划范围与完全的集中计划范围的比率。当这一比率的数值为1时,经济活动将是完全可计划的;反之,当这一比率的数值为零时,经济活动将是完全不可计划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可计划程度通常介于二者之间。可计划程度越低,意味着集中计划和集中控制的效率越低,意味着与此相适应的公有化程度和公有制的程度也越低。这既适用于整个社会经济,也适用于一个行业或一类经济活动。信息费用和可计划程度因此决定了有效的计划边界、不同所有制的边界和社会所有制结构(因此,从理论上看,实际因果链条是,由于农业等部门的可计划程度较低和制定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太高,所以农业部门的公有制程度较低。这与惯常的流行说法所表述的因果链条恰好相反。实际上,从经济制度运行费用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选择行为与制度变迁过程,更符合经济学的逻辑,也更符合马克思的经典理论逻辑)。
  就信息费用本身而言,对它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
  1.产品差异程度和多样化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显而易见,若一个社会仅单一地生产一种标准商品,制定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便达到最低。随着产品种类增加,制定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也相应地增加。信息费用因此是产品种类的增函数,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关系。
  产品多样化和消费多样化的迅速发展,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即意味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这些都是现代经济变迁的基本趋势。它们与集中计划或集权化是相互冲突和相互抑制的。
  2.生产条件的差异程度和生产单位的数量。当其他因素给定时,若一个社会的所有生产单位都在一种标准的生产条件(这里的生产条件不仅包括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且包括工作程序)下生产一种标准商品,则制定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达到最低。随着生产条件的差异程度增加,即便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标准商品(类似于农产品那样),制定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也将不断上升。当普遍存在着生产条件差异时(在这方面农业部门表现得最为典型,其他产业部门也不例外),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达到最大。
  以上分析也适用于生产单位的数量变化。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制定集中计划的信息费用随着基本生产单位数量的增加而上升。
  所以,信息费用也是生产条件差异程度和生产单位数量的增函数,与它们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关系。
  ……
展开
目录
  1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1 科学发展机制与科学发展的经济分析
  1.2 作为一门科学的经济学
  1.3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政策误导与理论误导
  1.4 古典环境与集权体制
  1.5 本书的研究思路

  2 低效率:短缺分析的另一视角
  2.1 低效率综合征
  2.2 低效率与短缺:简单的供给决定论模型
  2.3理论比较:需求决定论的基本模型及其扩展形式
  2.4 结论:低效率常态

  3 配置效率:两部门分析
  3.1 引言
  3.2 两部门资源配置结果
  3.3 两部门模型的扩展
  3.4 资源配置决策机制和偏好系统
  3.5 外差因素与效率损失
  3.6 资源配置决策效率:附加说明
  3.7 结论

  4 组织效率:个人劳动供给行为
  4.1 问题与背景
  4.2 贡献缺口与劳动供给不足
  4.3 劳动者的时间配置行为:引论
  4.4 闲暇极大模型:前人论证的不足
  4.5 固定工资制模型和抑制效应
  4.6 政治压力与监督费用
  4.7 若干推论

  5 组织效率:企业行为
  5.1 体制环境:居于支配地位的行政约束
  5.2 服从模式与安全目标
  5.3 组织僵化与反创新倾向
  5.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风险最小化模型
  5.5 结论

  6 激励机制:固定工资制设计与实施的信息基础
  6.1 信息与收入分配规则
  6.2 古典环境中的按劳分配
  6.3 集权体制下按劳分配的信息基础
  6.4 统一固定工资制和工作定额对信息的依赖
  6.5 结论:市场取向的按贡献付酬

  7 高速增长:政治压力与组织效率
  7.1 背景
  7.2 经济增长区域的确定
  7.3 过度增长假说:一种理论误导
  7.4 高速增长与经济效率:几个基本命题
  7.5 高指标的数量限制
  7.6 高速增长与总供求缺口
  7.7 结论

  8 动态效率:经济组织方式、增长与短缺
  8.1 方法论
  8.2 创新受阻机制的一般分析
  8.3 经济增长的数量特征
  8.4 增长效率与短缺
  8.5 集中控制的高风险
  8.6 效率扭曲的双重效应
  8.7 反分工倾向之谜
  8.8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