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90年末,东亚国家对于类似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仍然持不关心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地区的主要市场在境外,即使没有制度性的经济合作也能够紧密地维持贸易、投资等实际经济关系。但是随着1993年EU、1994年NAFTA的出台,世界贸易秩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亚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整合迫在眉睫。随着冷战结束,东亚经济地位强化,1997年东亚外汇危机引起的区域间合作必要性加强,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欧债危机等,更突显了东亚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特别是东亚外汇危机后,东亚经济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当时大部分东亚国家虽然已经构建了基本的经济结构,但是由于金融部门的临时流动性不足和大幅增长的资本流动,克服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困难。上述东亚国家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开始探讨建立区域内金融合作体制,具体包括货币交换,设立区域内国家间金融合作体——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探讨构建亚洲共同货币,但是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并且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QE政策导致美元的信任度持续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系统的可信度大幅降低。但是美国现行的国际货币系统并没有改革的趋势,美国和IMF不断要求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由此看来,国际货币系统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作为东亚的区域货币或是共同货币来对抗美元和欧元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由流动性不足和动荡的汇率变化引起的金融市场混乱。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复苏减缓,最近欧债危机更是延长了经济复苏的时间,日后东亚很难实现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由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减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环境恶化,对于大部分出口导向型的东亚国家,最关键的是在区域内创造出口机会,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提出新的合作方案。换言之,东亚经济的未来关键在于扩大区域内需求,减少区域内贸易费用,降低价格,促进消费,扩大贸易。东亚区域内市场的扩张和内需的扩大也有助于缓解东亚地区对美、对欧盟持续的贸易顺差导致的国际不均衡现象。
为了促进东亚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应该强化以区域货币或者共同货币为中心的区域内合作。目前在东亚地区,使用度剧增,旨在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人民币得到了多种政策性支持,最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的区域货币。众所周知,现在东亚的经济合作要求非常强烈,这将成为促使人民币发展为东亚区域货币的重要机遇因素,在人民币上升为区域货币的过程中,东亚的经济金融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如果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的区域货币或者共同货币,区域内的贸易及资本流动所需交易费用将会减少,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将得到缓解,各国可以享受金融市场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各种金融费用也极有可能会降低,因而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在东亚经济合作尤其是货币和金融合作上发挥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使用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或者共同货币的东亚各国,伴随货币主权转让,将丧失用于调整国内经济的手段和最终贷款人职能,而这又将导致经济危机时应对手段的局限和铸币收益的丧失等。另外,为了确定人民币的区域货币地位,中国必须同时进行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以及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在现在这种汇率制、资本账户非自由兑换制、金融管制等条件下,汇率或者金融不稳定引起的混乱由周边国家来承担,使人民币信赖的形成和维持变得非常艰难。当然由于中国2000年以后为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行了阶段性渐进式的努力,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和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密切关联的金融及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今后也应当逐渐得到推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