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3034
  • 作      者:
    杨灿明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灿明,男,1963年4月生,教授、博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财政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理事、湖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财政基础理论和财政政策、收入分配。代表作:中国各地区隐性经济的规模、原因和影响(《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展开
内容介绍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研究》对收入分配秩序进行理论界定;从定性角度阐述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表现;从劳资关系、行政权力与隐性经济三个方面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秩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经济转型的角度,从政府职能转变、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分配原则改革、要素的可流动性、对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六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的原因;借鉴国外该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做法;提出一个综合、可行的规范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秩序的改革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3.权力寻租与收入分配不公
  腐败和违法现象加剧了收入的分配不公,腐败的核心是政府的行政权力过大,并且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在利益诱惑和制度监督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某些政府官员通过出售“政府产权”(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标等)给寻租者,进行权钱交易,产生寻租性腐败。诚如休谟所说,任何统治都是以被统治者某种程度的同意为基础的。政府官员乐于制定给自己带来最大租金的管制规则,这种规则的持久维持却以企业家的默认为前提,如果企业家持续地进行抗争,政府很可能改变规则;如果所有企业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不假思索地采取贿买策略,那不合理的管制规则就会永久化。对一个所谓“非人格化交换”占主要地位的现代市场经济来说,没有合乎公认基本正义的法律和独立公正的司法,合同的执行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参与人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就只有去“结交官府”。于是,就出现了寻租的“新动力”,企业家贿买权力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由于制度化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导致寻租规模不断扩大,腐败活动日益猖獗。根据学者的统计,租金总数占GDP的比率高达20%~30%,年绝对额高达4万亿~5万亿元①。巨额的租金总量,自然会对中国社会中贫富分化加剧和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道德伦理约束与收入分配
  受“经济人”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影响,当前中国的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企业家伦理道德滑坡,企业存在一定意义上的道德真空。作为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企业通过寻租的手段为自身发展也谋取了大量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权钱交易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导致市场混乱,影响社会整体利益,最终所有企业将可能一起受损。为了企业自身利益,为了稳定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福利的整体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做一个有道德的“经济人”,即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其逐利行为也要具有合理性。
  不论是企业家为购买特权,还是为赎买本属自己的权利,在任何一个社会,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腐败者,不论是贿买者还是受贿者,都知道自己是错误的,他们会以此为耻,这种腐败也会受到社会其他人的道德谴责。然而,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蔚然成风的潜规则已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善恶、是非、对错的基本认知。使得腐败者以腐败为荣,受贿行为已经带有一种变态特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l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四节  本书的分析框架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重点与特色
第二章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回顾
第二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
第三节  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收入分配秩序紊乱的定性分析
第一节  劳资关系失衡与收入分配秩序紊乱
第二节  公权力干预私权利与收入分配秩序紊乱
第三节  隐性收入与收入分配秩序的紊乱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劳资关系与劳动者工资
第一节  劳动者工资的决定
第二节  最优劳动者收入份额
第三节  最优劳动和资本所得税
第四节  劳资关系与劳动者工资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公共权力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公务员工资标准及变化趋势
第二节  权力腐败与收入分配
第三节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隐性经济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隐性经济的度量方法
第二节  中国隐性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
第三节  中国各地区隐性经济的规模、原因与后果
第四节  本章  小
第七章  中国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原因分析
——基于经济转型的视角
第一节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
第二节  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角度
第三节  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角度
第四节  基于分配原则改革的角度
第五节  基于要素可流动性的角度
第六节  基于对人的激励与约束的角度
第七节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  劳资关系的处理
第二节  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第三节  隐性经济的防范与治理
第四节  收人监测系统的构建
第五节  国际经验借鉴
第六节  本章  小结
第九章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政策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