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法学家.第五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6621
  • 作      者:
    王卫国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法学家(第五辑)》为论文集,是从“金融改革与银行法治建设-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中精选出的45篇优秀获奖论文汇编而成,总共分为六大部分:“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宏观政策、国际金融与制度建设”、“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风险处置与纠纷解决机制”以及“金融司法实务”。《金融法学家(第五辑)》涉及范围非常广阔,包括银行信托、衍生交易、高利贷法律问题以及影子银行等多个方面,都是理论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书中对于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不失为一本研究金融法方面知识的佳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金融法律制度历史变迁的启示
  研究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基础展开的。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经历了三大阶段:从自然的混业经营,到严格的分业经营,再到创新的混业经营。分析其中的一般规律,可以启发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探索;对比中外各阶段的金融法律制度,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参照。
  (一)发达国家金融法律制度的历史变革和经验总结
  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业在追求利润的动机引导下呈现出一种自发的融合状态,即原始的自然混业。这一时期正是自由资本主义最鼎盛的时期,金融业的运行完全按照市场法则和自发秩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确定业务经营的范围,既从事传统的资金存放业务,也涉足投资银行业务,利用雄厚的资金直接从事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不存在业务界限。但是,各国未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管法律导致大量金融投机。由此发生的多次经济泡沫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金融业的不满,促使公共部门介入金融监管领域。
  始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是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分水岭。大萧条期间,美国有上千家银行破产,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根据1931年美国国会的调查结果,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参与投资银行业务,将许多短期资金盲目投机到风险很大的证券市场上,从而使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最终导致股市崩溃、银行破产。银行混业经营和监管缺失成为了大萧条的罪魁祸首。于是,1933年美国颁布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的证券业务,禁止投资银行从事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确立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分离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体制。此后,英国、日本等金融发达国家纷纷跟随美国,开始实行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
  到了20世纪70年代,传统银行业在分业经营的限制下活力不足,收益日趋减少,竞争力下降,资金“脱媒”现象严重。这迫使商业银行开始“铤而走险”,寻求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监管要求,丰富资产负债内容,丰富银行表外业务活动的路径,在不断深入创新的背景下,金融业务开始相互渗透,原有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界限变得模糊,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分业经营模式的终结,世界各国的金融制度纷纷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经营转变。一时间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行兼并和并购,金融资产集中于少数几家巨型银行集团,这些银行集团发挥其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风险分散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主导世界金融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间,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防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纷纷通过金融立法、监管政策,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活动。直到2007年,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让各国监管部门意识到金融控股公司所蕴含的巨大风险,纷纷着手修订金融法规,调整监管政策。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躬身自省,建立更严格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体系,以度过危机。
  从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来看,银行经营模式的演变主要是利润和风险博弈造成的螺旋上升。银行为了争夺资源、追求利润,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来规避监管,而金融创新带来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促使当局加强金融立法和监管。但是,屡次重大危机都是由于监管不力而产生。
  ……
展开
目录
前 言 / 王卫国
2013~2014年金融法研究综述 /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第一篇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
01.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法律问题 / 邓张伟
02.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 华 兵 于 剑
03.浅议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构建 / 冯珍珍
04.场外衍生交易清算机构风险监管研究 / 陈兰兰
05.“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 / 李 真
06.准金融“机构与业务”监管的法理研究 / 刘少军
07.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 崔宇清
08.银行同业代付业务法律问题研究 / 潘修平
09.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模式的创新 / 陈 胜
10.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理念变迁 / 于朝印
11.论证券私募发行的注册豁免与欺诈监管 / 蓝寿荣

第二篇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01.从信托财产独立性谈信托财产的强制执行 / 谢德盛
02.商业银行家族信托业务的法律问题研究 / 许东升 杨有礼
03.完善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 尚 玮
04.公租房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 朱国华 刘晓勇
05.放贷型高利贷治罪的三个焦点问题研判 / 胡启忠
06.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对立、补充、竞争、合作? / 周海林
07.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规制 / 刘志伟
08.论民间借贷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 岳彩申
09.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综合整治项目贷款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李 军 肖 山
10.国外农村消费信贷促进机制研究述评 / 胡元聪
11.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的几点思考 / 唐 波 黄 骜
12.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探析 / 陈 志 贺亚华
13.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 商登珲

第三篇 宏观政策、国际金融与制度建设
01.FSB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 张庆麟 李家春
02.WTO确立的国际贸易原则和秩序面临的挑战 / 陈剑平
0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 / 陈 胜 沈佩仪
04.货币危机时的托宾税理念述评 / 张 敏
05.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对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影响 / 刘 蕾

第四篇 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01.金融商品交易与消费者撤回权 / 李求轶
02.再议商业银行之保密义务 / 杨为乔 强 力
03.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商业银行
为视角 / 杨有礼 王晓倩 许东升
04.论银行的安全保障义务及责任认定 / 何 颖
05.金融消费教育问题探究 / 张继红
06.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制度的转型之道 / 王斐民 樊富强

第五篇 风险处置与纠纷解决机制
0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困境与制度反思 / 杜 坤
02.香港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 / 刘如翔
03.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和处置计划:国际实施进展、基本要素与政策建议 / 王 刚
04.存款保障制度在澳门的发展 / 陈家辉
05.商业银行破产重整法律问题探析 / 傅 瑜

第六篇 金融司法实务
01.信用担保领域的典型案例、行业发展与法律规范 / 郭 雳 关涵之
02.银行卡诈骗犯罪背景下储蓄合同纠纷民事责任的承担 / 李健男
0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 / 吴飞飞
04.证券发行欺诈投资者保护的国际新模式 / 曾 斌 吴锦宇
05.一起房屋预告抵押贷款纠纷及启示 / 柴万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