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7.2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3526
  • 作      者:
    汪丁丁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领衔主编,陆铭、黄先海、曹正汉、张静、丁利、叶航、景跃进、周濂、冯克利、史晋川等著名学者匿名评审,打造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强阵地。

展开
作者简介

  汪丁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及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北财经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及“财新传媒”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制度分析基础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串联的叙事》《盘旋的思想》等20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集。文集本着“新”政治经济学的理念,结合了新政治学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研究多重价值的优化组合,挖掘理论对当下问题的解释能力。介绍国外新政治经济学的动态发展,并将之引入到中国的背景之中,针对当下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具体的评论与研究。

 

  本期看点:

  曹正汉:“国有经济强国论: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只要把国有经济做大做强,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就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吗?

  李后健:“官员历练、市场化改革与腐败治理”,研究结果发现,省长边疆工作经历和跨省工作经历显著地降低了地方腐败水平,而中央工作经历和企业工作经历的反腐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
精彩书评

读懂中国经济,离不开发展中大国特征。读懂发展中大国特征,离不开中国的城乡间、地区间和中央-地方关系。我们需要能够读懂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

——陆铭

 

尽管仍旧难以避免盲人摸象,但是拥有越多的交叉学科视域,就越有可能逼近中国问题的真相。

——周濂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研究需要超越单一学科的限制,进行整体分析。

——张静

 

不必否认,现代学术研究对知识的细致划分为我们提供了类似于经济分工的好处。但了解社会的过程毕竟不同于车间里的生产线。当这种努力达到某个层面时,总会发现问题已超出了专业技术所能解决的范围,这时整合诸多学科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就变得尤其必要和可贵,恰如《蒙娜丽莎》的绘画技巧不能取代她那神秘的微笑一样。

——冯克利

 

政治和经济是人类生活的两个核心领域;文明的使命于前者乃是驯化权力,于后者则是节制资本。在我的想象中,新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假若有的话,则在于如何将权力和资本用于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景跃进

 

博而后专,穷而后工;知行合一,综合互动

——丁利

展开
精彩书摘

“国有经济强国论”: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

 ——曹正汉

  ……

  在中国历史上,主张国家必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论述这种主张的合理性,主要是法家人物。法家从巩固统治者的政权、增强国家对民众的统治能力的角度,论述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如何设计经济制度,其思想形成法家的统制经济思想。① 此种经济思想与斯密时代的欧洲政治经济学形成鲜明对比。斯密说:“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斯密,1997,下卷,第1页)与“富国裕民”的目标相比,法家的经济思想着眼于“经国治民”,即如何运用经济政策达到增强统治者的国力、使民众易于统治的目标。

  法家的经济思想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付诸实践,其理论主要是《商君书》的农战理论和《管子》的轻重论。其中,《管子》的轻重论是集大成者,它系统地论述了国家控制和垄断市场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主张,并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

  《商君书》主要收录了战国时期商鞅治秦的法令与言论,也收录了商鞅之后秦国法家人物的部分著述,是农战理论的主要典籍。农战理论论述国家应采用何种经济政策,才能使民众致力于为国君耕作和征战,从而壮大国力。

  在任何时期,民众的劳动力都是统治者希望控制和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统治者需要民众种粮织布,提供经济物资;也需要民众当兵打仗,充当兵源。所以,农战理论认为,耕与战是国力之本,政权之基:“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耕战二者力本。”(《商君书·慎法》)然而,在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竞争激烈,而民众又易于跨国流动,这对国君巩固国力,构成一大威胁。因此,国家之间的相互兼并和战争迫使国君加强军事实力,为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限制民众的自由流动,并使民众致力于农耕和征战?农战理论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农战体制。建立农战体制的主要措施有两条。其一是限制民众的生路,禁止民众从事非农行业,使民众在家只能务农,离家则为国君征战,所谓“壹之农”,或“务壹”,“壹民”。其二是设立户籍制度,限制民众迁徙,并实施连坐法,让民众相互监督。① 我们主要论述前一项措施,对后一项措施和其他配套措施省略不论。

  建立农战体制的首要措施是“壹之农”,目的是使民众除了为国君生产粮食布匹等物资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效果:务农之人更易于听任国君驱使。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务农之人,其主要资产是土地,所谓“民资藏于地”,不可移动,故不敢轻易外流。民众不敢外流,也就增强了国君对民众的控制力,故易于统治。

  “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托危于外;资于地则朴,托危于外则惑;民入则朴,出则惑,故其民农勉而战戢也。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于无资,归危外托,狂夫之所不为也。”(《商君书·算地》)__

  相反,从事农业之外的行当的人(如商人和游士),其资产可以随身携带,所谓“民资藏于身”,易于外流,一遇战事或国君征用人力财物,就会走避他方,故难于统治。

  “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商君书·农战》)

  在这种情况下,国之所以难治,是民众可以逃避国家的控制。所以,为了控制民众的劳动力,其策略之一是使民资藏于地,而不能藏于身,这就是“壹之农”。

  第二,务农之人被束缚在狭窄的土地上,因而孤陋寡闻,愚昧无知,故易于驱使,所谓“民愚则易治也”。

  “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

  “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

 

   ……

  《管子》虽托名战国时期管仲所作,但其论述轻重理论的诸篇大约形成于汉文帝至汉武帝年间,是此期间关于经济政策的讨论和经济思想的争论的总结。① 其中,《国蓄》《海王》《臣乘马》《乘马数》《山国轨》《山权数》《地数》《国准》诸篇是论述轻重理论的主要篇章。“轻重”的原意是指钱币的轻重,以及对应的市场上货物多寡与价格涨跌。法家看到,商人通过掌握市场上的“轻重之势”,就可以利用市场价格的涨跌从中牟利,因而把它引申为统治者也可以通过在市场上的垄断行为,掌握对民众(包括商人)的轻重之势,以达到增强国力和控制民众的目标,所谓“以轻重御天下”。据赵靖的整理和归纳,《管子》轻重论的内容包括轻重之势、轻重之学、轻重之术等三个部分,构成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设计经济制度的一套完整学说(赵靖,1998,第212—231页)。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轻重论的政策目标,以及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设计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分别论述。

展开
目录

 新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社会变迁

  ———写给中国的作者与读者 /汪丁丁

特稿

 目标、关切和责任

  ———社会团体调查报告 /张 静/吴肃然/焦长权

 “国有经济强国论”: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 /曹正汉

论文

 官员历练、市场化改革与腐败治理 /李后建

 “宪政”形式的自治vs.“无政府资本主义”形式的自治 /朱海就

 政治关联、机构投资者与投资效率 /梁丽珍/孔东民

综述

 从福利经济学方法到政治经济学方法:两代财政联邦主义文献述评 /陈隆近

 腐败行为研究的实验进路:一个综述 /张新超/刘 璐/范良聪

学习与思考

 制度主义的两副面孔:哈耶克与布坎南的制度范式的比较 /汪毅霖/罗 影

 税收竞争准则的演变及其对公共财政启示 /张志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