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养老金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461791
  • 作      者:
    (英)大卫·布莱克(David Blake)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鉴于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养老金危机,这不仅仅是一本养老金经济学家的必读之书,也是养老金会计师、律师、退休计划顾问、投资管理者、企业高管和养老金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之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行为决策小组主席
  Shlomo Benartzi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对养老金体系的描述可以如此简洁而又极其清晰。”
  《欧洲投资与养老金》
  “内容贴切,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并在每一章后面提出思考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内容。”
  《养老金时代》
  “如果你正在寻找有关于养老金理论与实践方面有着坚实基础的内容,这将是对你书架的一个重要补充。”
  网络

展开
作者简介

  大卫·布莱克(David Blake),是伦敦卡斯商学院的养老金协会会长、养老金经济学教授,兼平方英里咨询公司的董事长。他曾任伦敦城市大学商学院的证券业项目主任、伦敦商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员、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的金融经济学教授。他是许多组织,包括美林、德意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麦肯锡公司、英国公平贸易局、英国国家统计局、英国政府精算部门、英国国家审计办公室、英国劳工和养老金部、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英国首相政策办公室和世界银行的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养老金是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在多数国家,养老金占据了政府财政负债的很大比重,且随着“婴儿潮”一代渐渐退休,预测这一比例将继续增大。此外,私人养老金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养老金经济学》考虑个人、公司以及政府为退休后以及宏观环境下提供的养老金资产积累的路径。伴随着隐现的全球养老金危机,每个在养老金行业的人都有必要了解稀缺资源的分配—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以及影响该分配的激励方式。养老金经济学为养老金问题提供了一个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学实践。从这本书中读者将学习到关于养老金的以下作用:
  ■ 个体终身福利最大化
  ■ 个人储蓄和退休的决定
  ■ 从公司角度而言的结果
  ■ 促进总储蓄
  ■ 世代交叠模型
  此外,本书介绍了养老金计划的各种类型,涵盖了老龄化经济、代际核算和养老金的社会福利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1.1什么是养老金经济学
  本书讲述的是养老金经济学,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两个概念:什么是养老金?什么是经济学?
  什么是养老金?养老金是指退休者从退休开始直至死亡期间,连续定期被支付的资金,这也是终身年金的定义,因此养老金是终身年金的一个典型例子。。换句话说,无论退休者存活多久,养老金为退休者在其退休期间提供了终身收入保障(Bodie,1990)。因此,养老金有两个基本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确保个人一生的“平滑消费”,即一个人在工作期间牺牲一部分消费来加入养老金计划,那么在其退休期间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养老金收入。第二个目的是“保险”,特别是针对长寿风险——个人寿命长短的不确定性风险。关于养老金计划,国家政策还有其他两个目标:第一个是扶贫,政府希望通过领取养老金,来保障退休者的最低生活水平;第二个是分配,政府希望将贫困线以上的人的额外资源分配给其他特殊的社会成员,如正在抚养孩子的妇女或其他照料者(Barr,2004)。
  缴纳养老金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在职人口拿出一部分劳动收入缴纳养老金,用以支付上一代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他们退休后,下一代在职人口再为他们支付养老金。这叫“名义账户制”或者“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PAYG)”养老金制度或养老金计划。第二种途径是,每一代在职人员从自己的劳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来向养老金方案或计划缴费,作为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两种养老金途径都有两个关键要点:时间和风险。在职人员必须未雨绸缪,用现在付出来换取未来所得,也就是说养老金起到了从在职期向退休期转移收入(还有消费)的经济功能。风险在于未来实际得到的养老金收入可能会低于开始缴纳时所期望的数额。实际上,当养老金计划变得资不抵债时,还存在无法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养老金承诺(a pension promise)而不是养老金保证(a pension guarantee)的原因。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由三部分组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针对的是个人和企业如何在短期和长期内分配稀缺资源的问题。它是关于在有限条件制约下进行最优化的问题。最优化是最大化(或是最小化)个人或公司认为重要的目标函数值的决策过程。
  在微观经济学中,个人目标是在其终身资产限制(包括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组合限制)下,实现短期和长期内的效用(个人自身对幸福或福利的感受)最大化。企业目标是在诸如劳动力、实物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技术限制(或生产功能)下,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微观经济学也涉及政府微观经济政策,政府有时会通过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来干预其决策过程。例如,政府可能希望鼓励人们储蓄更多的资金作为个人将来的养老金,并利用税收和其他激励政策使养老金储蓄比其他储蓄更具有吸引力。
  宏观经济学针对的是个人和企业决策的集体结果或总的结果,以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后果。个人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等市场进行操作。如果市场中个人和企业是公平竞争的,那么个人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将会带来资源的有效分配。政府经常干预经济运行的方式,以便实现其期望的社会目标。例如促进充分就业或控制通货膨胀(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政府干预经常会使用两个关键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利用政府开支(资金来源于税收或政府借款,由于政府借款最终必须从将来的税收中进行偿还,它实际上是一种递延税收)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充分就业。政府可能直接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或者通过从私营企业采购货物和服务来促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作者以满足需求的增长。货币政策包括改变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宏观目标,例如控制通货膨胀。通过限制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可以减少经济中过剩的社会总需求,从而限制企业提高价格或工作者要求提高工资。在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并不用于影响养老金计划的决策。
  福利经济学针对的是社会不同成员的经济福利问题。这取决于不同社会成员间的资源(如收入和财产)分配情况和风险分担能力。因此,福利经济学旨在解决与效率相对应的公平问题,以及不同经济政策对公平和风险分担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养老金计划有不同的风险和分配内涵。
  那么什么是养老金经济学?养老金经济学针对的是个人在工作期间和退休期间如何分配稀有资源的问题。这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
  1.2养老金计划的类型
  有必要指出的是,养老金和退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在发达国家产生。在此之前,这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并不退休;他们到死之前一直工作,并经常死于贫困中。19世纪80年代,Bismarck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养老金制度。到了20世纪,国家和职业养老金计划在欧洲以至更遥远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发展起来。然而,退休和养老金在亚非拉许多地区到今天仍然只是一个梦。Blake(2003a,第1~3章)和Hannah(1986)的相关著作对英国的国家和职业养老金计划历史作了阐述。
  对于那些居住在发达国家的人们来讲,通常会谈到获得晚年支持的“三个支柱(three pillars)”。
  第一个支柱由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提供。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两种模式:贝弗里奇模式(Beveridgean)和俾斯麦模式(Bismarckian)。贝弗里奇模式仅会帮助人们维持在温饱线上;如果人们想要更高的生活标准,他们就要自己另想办法。英国和美国采用的是贝弗里奇模式。俾斯麦模式的帮助则要慷慨得多,人们不需要多做打算就可以使生活保持在一定水平。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采用的是俾斯麦模式。第一个支柱的资金来源于在职劳动者缴纳的税收(政府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并且征收后立即全部支付给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换句话说,由于没有养老金的积累,这是一个名义账户的制度。很明显,前者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水平会低于后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一个支柱计划在性质上被界定为(非积累制)福利。近年来,瑞典、波兰等国家尝试了名义账户制也可称之为名义缴费确定型。(NDC)计划(参见Holzmann和Palmer,2006)。在名义账户制的养老金计划里,每个人都有缴费确定型(DC)的养老账户。其账户余额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性变量,如国家GDP或国民平均收入的增长率(g)等,而与金融资产回报率无关。DC模式下缴费率是收入的固定比率。成员个人账户里的名义资产在退休后通过“年金因子”年金因子反映了退休金领取者寿命期间内一单位的可支付退休金的现值。计算该现值的贴现率,与该计划的自然增长阶段非财务性变量的回报有关,例如国家GDP或国民平均收入的增长率。退休金领取者的预期寿命,被假定为与同一时期出生的群组预期寿命相同(例如,所有人与福利金领取者在同一年出生)。除以年金因子可以得到全部退休金所需的名义资本。现值解释见方框11。转换成终身年金。该年金因子可以综合反映成员的平均预期寿命和预定期限内的年金回报率。
  通过确保系统总资产诸如累计名义资产等的现值等于系统总负债诸如将来计划支付的退休金的现值,养老金计划维护了财产平衡。这个可假设ρ=PV(A)/PV(L)-1,通过调整账户回报率g+ρ来实现。由于该计划下的账户回报率g+ρ已经对成员自然增长期和缴存期内的名义资本以及反映同一时间出生群体的平均预期寿命的退休期内的年金作了调整,人口统计和经济的影响已经在每一个群体中作了内生调整。

  ……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导言
1.1 什么是养老金经济学 .
1.2 养老金计划的类型 .
1.3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个人养老金决策
2.1 生命周期模型 .
2.2 养老金与储蓄 .
2.2.1 非积累制政府养老金 .
2.2.2 积累制私人养老金 .
2.3 养老金与退休计划 .
2.3.1 无养老金 .
2.3.2 积累制私人养老金 .
2.3.3 非积累制国家养老金 .
2.3.4 非积累制国家养老金与积累制私人养老金 .
2.4 对生命周期模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2.5 有关退休的Feldstein生命周期模型 .
2.5.1 消费决策 .
2.5.2 退休决策 .
2.5.3 讨论 .
2.6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企业养老金决策
3.1 企业提供的养老金 .
3.2 雇佣合同中养老金的角色 .
3.2.1 利他主义的养老金 .
3.2.2 延付薪酬的养老金 .
3.2.3 未定权益的养老金 .
3.3 企业养老金负债的性质 .
3.4 辞职与强制退休 .
3.4.1 辞职 .
3.4.2 强制退休 .
3.5 税收与养老金政策 .
3.6 养老金计划和养老金基金中的代理成本 .
3.6.1 内部托管人 .
3.6.2 资金不足的养老金计划 .
3.6.3 绩效基金管理费用 .
3.6.4 股东维权及企业治理 .
3.6.5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伤残抚恤金 .
3.7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4章 一定时期内D-S OLG模型中的养老金
4.1 两期D-S OLG模型 .
4.1.1 个人 .
4.1.2 企业 .
4.1.3 市场均衡 .
4.1.4 动态、稳定和均衡状态 .
4.1.5 兼顾最优和效率 .
4.2 伴有外生性劳动力供给和退休的D-S OLG 模型下的养老金 .
4.2.1 国家养老金计划 .
4.2.2 现收现付制和政府债务间的均衡 .
4.2.3 转移支付效应和福利效应 .
4.2.4 从现收现付制到积累制养老金计划 .
4.3 伴有内生性劳动力供给与退休的D-S OLG模型下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 .
4.3.1 个人 .
4.3.2 市场均衡 .
4.3.3 稳定状态 .
4.3.4 福利效应 .
4.3.5 从现收现付制到积累制养老金计划 .
4.4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未定生命周期的B-Y OLG模型中的养老金
5.1 未定生命周期内B-Y OLG模型 .
5.1.1 Yaari的贡献 .
5.1.2 Blanchard的贡献 .
5.1.3 个体 .
5.1.4 消费总量 .
5.1.5 企业 .
5.1.6 政府和市场均衡 .
5.1.7 相图 .
5.2 内生性劳动力供给和强制退休条件下B-Y OLG模型中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 .
5.3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6章 老龄经济学和代际账户
6.1 老龄化的宏观经济效应:人口增长的下降和扶养比的上升 .
6.2 基于D-S OLG 模型的人口增长率变动条件下的养老金 .
6.3 代际核算 .
6.4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和再分配
7.1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风险 .
7.2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 .
7.3 职业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 .
7.3.1 完全市场 .
7.3.2 不完全市场 .
7.4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再分配 .
7.5 私人部门市场失灵和政府养老金计划的补偿作用 .
7.6 国家养老金计划的风险 .
7.7 国家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 .
7.7.1 家庭 .
7.7.2 社会养老金保障计划基本案例 .
7.8 政府养老金计划的再分配 .
7.9 现收现付制国家养老金计划的耐久性及资金转移成本 .
7.9.1 耐久性 .
7.9.2 转移赤字 .
7.10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8章 行为养老金经济学
8.1 积累阶段 .
8.1.1 储蓄决策 .
8.1.2 投资决策 .
8.2 消费时期 .
8.2.1 长寿风险 .
8.2.2 通货膨胀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
8.3 结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