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劳动力与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二)异质性劳动和异质性劳动力的区分
需要指出,异质性劳动力并不等于异质劳动,异质性劳动力作为劳动力的自然属性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同质性劳动假设并不矛盾。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同质性假设,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同质性,使劳动价值论更加具有生命力②。“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二重性肯定了劳动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同质劳动和异质劳动的统一,解决了劳动价值量的合理确定。其次,马克思在分析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时,就承认了异质劳动,异质劳动是社会生产实践贡献于劳动价值理论的结果。最后,异质性劳动力转化为劳动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经济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劳动生产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因素。蔡继明、李亚鹏(2011)提出,“劳动的异质性是指不同的劳动者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由于劳动的熟练程度、强度、复杂程度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劳动生产力的差别”,并强调异质劳动不仅来自劳动者自身劳动力的差异,任何与劳动相结合的其他要素、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都是造成劳动生产力(即劳动结果)的差别,从而形成或强化劳动异质性的影响因素。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状况,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方式,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①。这正恰当地描述了异质性劳动力与异质劳动的差别。比如,生产衣服的劳动过程,会因为劳动者之间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生产中知识和机器的应用程度不同而导致劳动结果不同,体力越好、技术越熟练、知识积累越多、机器应用越广泛的劳动者,其劳动过程表现出的劳动力越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的使用价值越多。
(三)异质性劳动力的内涵与外延
从劳动力概念的提出到劳动力成为商品、高级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作用于劳动力,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异质性劳动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异质性劳动力的内涵是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由于先天体力和智力上天赋的差异,本质上即是异质性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后天知识、技术、信息积累方面的差异以及社会资源的积累维护和转化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劳动力的异质性越来越体现在劳动力后天的积累和投资上。因此,我们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的体力、知识技能与信息以及社会关系资源都纳入异质性劳动力的范畴,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是异质性劳动力不断分层分化的历史条件,劳动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是异质性劳动力不断充实的具体内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