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失业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3608
  • 作      者:
    袁志刚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袁志刚,1958年生于上海。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经济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全国名师。兼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府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非均衡理论、就业理论、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中国居民消费、金融改革和房地产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20余部,其中主要教学改革类著作11部。承担和主持了多个国家级基金项目(含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其成果多年来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20余项,《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2010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首批著作,在经济类7部专著中占据了一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文库:失业经济学》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对失业问题的讨论。第一篇是“失业概论”,由3章构成。第1章“失业概念与计量”,对失业的历史起源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失业是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种必然结果的结论,当然我们也区分了在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里,失业的本质是不同的。在此分析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失业概念的界定和计量问题,其中我们也介绍了西方各国关于失业的统计指标设置和统计方法问题。第2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失业概况”,通过对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情况,苏联、东欧国家等处于转轨时期经济中的失业情况以及中国当前失业情况的考察,给出当今世界失业的一个概况。
展开
精彩书摘
  当猛烈,保、捷、罗、波、阿五国出现了党派纷争和左翼力量组织的罢工,各国政党面临国内矛盾都不能提出有效地推进改革的经济纲领。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各国综合国力急剧下降,生产滑坡。以1991年为例,当时的东欧各国和独联体国内生产总值均比1990年下降10%以上,仅波兰一国下降幅度低于10%,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很多国家国民经济滑坡到这些国家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水平,国内经济滑坡是导致失业的首要原因。
  引起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需求水平下降。从国内来看,一方面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以1991年为例,苏联日用消费品和劳务价格一年内增长了140%,同年阿尔巴尼亚通货膨胀率达600%,保加利亚为500%,罗马尼亚为280%左右,波兰为71%,捷克斯洛伐克为57.9%,匈牙利最低也达35%,东欧国家持续的高通货膨胀到1994年才得到缓解,而原苏联各共和国的多数国家,仍然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之中。另一方面,职工名义工资增长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在有些国家还采取了限制工资增长的收入政策,于是职工的实际工资购买力下降,在东欧国家只有匈牙利1994年度的平均实际工资高于1989年,其他国家实际工资下降得很剧烈,下降最小的是捷克,1994年度实际工资是1989年的85%。与此同时,各国贫富差距拉大,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增多,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国内需求水平的下降。从对外贸易来看,苏、东各国普遍经历了外贸的急剧下降,1991年6月,经互会宣告解散,在此前后,苏、东各国分别取消了记账易货贸易和卢布结算体系,从1991年全盘改行外贸现汇结算体制。但苏、东各国普遍存在的情况是现汇短缺、产品滞销、原材料不足或消费品匮乏,实行现汇结算后,使得苏、东各国间原本拥有的贸易关系无以维系,苏、东各国各自拥有的一批为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生产专业化协作产品的厂家,出现产品销路不畅,有的则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原苏联各共和国在独立之后,相互之间也视为外国,要求对方以硬通货支付货款,中断交通运输,提高关税,废除合同,限制本共和国产品向其他共和国外流,人为地造成各共和国之间的贸易急剧下降。同时苏、东各国试图将自己的拳头产品卖往西欧,以求赚得硬通货和回归欧洲大家庭。但实际上,由于苏、东各国与西欧原本联系较少,短时期内很难弥补原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下降。由于这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苏、东各国贸易大幅度下降,加剧了失业的产生。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失业概论
1
失业概念与计量
1.1 失业是一个历史现象
1.2 失业的界定
1.3 失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讨论
1.4 失业人员的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失业概况
2.1 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发展
2.2 苏联、东欧国家转轨中的失业情况
2.3 中国当前的失业类型及其规模
3
失业成因的初步探讨
3.1 对失业的一些直观解释
3.2 古典失业与凯恩斯失业
3.3 西方失业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二篇 失业理论的深化与建模
4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4.1 非充分信息与摩擦性失业
4.2 隐含合同理论
4.3 结构性失业
5
市场的分割与失业
5.1 内部人一外部人模型
5.2 效率工资模型
5.3 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
6
非均衡理论与凯恩斯失业
6.1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的微观基础
6.2 一个非瓦尔拉宏观经济模型
7
混合失业理论
7.1 古典失业和凯恩斯失业的混合
7.2 失业回滞

第三篇 失业治理及其政策
8
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8.1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的失业治理政策
8.2 劳动力市场的修复
8.3 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8.4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治理的最新思考
9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9.1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的理论基础
9.2 西方主要国家中的失业保障制度
9.3 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失业保障体系建设
10
中国的失业治理问题讨论
10.1 农村失业的治理问题
10.2 城市失业治理和再就业工程
10.3 中国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