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发展70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1913
  • 作      者:
    丁晓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丁晓良,1956年生于山西,早年从事力学研究,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在国内外有关出版物发表力学研究文章8篇。其后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任中国科学院规划办公室主任、计划财务局副局长、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国家科委S-863计划软课题组常务副组长。负责中科院“九五”规划,国家863二期规划。199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有关社会科学方面文章47篇。2001年留学归国,辞官创办公司,申报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3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中关村创业50强”称号。自2007年以来辅导青年企业家创业。历年来共受到表彰、奖励29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多角度看发展,全视野看社会。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仍然有太多的疑惑和缺憾,困扰着前人,也拷问着后人。作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水。是中国当代寻求真理之问,是一颗赤子之心的当代天问。愿做益友、明灯与您分享:教育与科学之问、文化之问、制度之问、经济之间、历史之问、未来之问与您娓娓道来。
展开
精彩书评
  ★晓良博士之问,问古问今问社会,视野宏阔又微达腠理,给人启发、引入思考,读之大快!这是思想者之问。中国需要这样的“问世”之作。
  ——资深品牌传播策划人、《商业文化》杂志主编 于镤
  
  ★我们是原乡乡邻,很佩服老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执着,他的著作代表我们这代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未来的思考。愿我们一起致力于奥伦达部落幸福社区的打造。
  ——奥伦达部落创始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泊爱基金发起人 刘向阳
  
  ★源源文化,纵横史据,古今中外论析,基础神韵,强能健识,民族励志,必助华夏盛世于世界之林,造福人类。贺《社会发展70问》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 赵彦云
  
  ★“人世百科文为宗,天地立命赖心胸,创新求变或天道,抱残守缺久必空。”此诗为《社会发展70问》读后感,既指社会,个人亦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万东
  
  ★我有幸全部读完了《社会发展70问》,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经济、社会问题观察的独特睿智和前瞻视野。每个问题的剖析都体现出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丁晓良博士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双博士学位的知识背景、对国家与民族的深爱和恪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无疑为我们这些喜爱阅读的朋友们提供了一场知识及精神的盛宴。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朱东华
展开
精彩书摘
  需要声明的是,我们这里讲到的优点和缺点是从适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衡量的。让我们先看看农耕文明的主要优点。首先,农耕文明要求按时播种,按时收获。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如果因为战争错过了农时,也会没饭吃。因此,这造就了人民勤劳、本分、不喜欢战争、热爱和平的性格。其次,农耕民族以素食为主,食物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耕作而不是杀戮,造就温和善良的特性。表现在战争方面,农耕民族一般不主动去攻击游牧民族。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农耕文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对稳定,经验易于传承。这导致农耕文明在农业种子、气候季节变化知识、农具制造等方面的技术领先性,以致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6世纪之前的1000至2000年间曾经处于世界的前列。
  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再来看看农耕文明的主要缺点。第一,穷年累月“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墨子·非命下》)的单调而又稳定的农耕生活,使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无以产生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欲望,故而形成了保守性和追求稳定和平的心态和“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的性格特征。孔子非常推崇周礼。但“周朝的组织是使一切事物按照固定的方式维持一成不变的关系,可是人口激增之后,环境更变,这种安排已无法维持”。很多家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地方,形成了对于土地和环境的眷恋。安土重迁,熟人社会,办事讲求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依仗权谋、纵横之术而不靠制度。做事依照祖宗家法,守成,对外界的新事物心存畏惧和抗拒心理。例如,早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代,华夏先民就对自己这片栖息地进行了这样的概括:“东渐于海,西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早就不仅仅是大陆国家,也是海洋国家。但是,由于对于土地的眷恋,对于新环境的畏惧,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敢于向日本和中国台湾以东探索大海。在2013年以前的中国地图上,南海疆域从来就没有以和陆地疆域一样的比例尺显示过,仅仅以位于地图右下角的一个比例尺大得多、毫不起眼的小方块显示。位于长江人海口,具备建立港口城市地理条件的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也仅仅是在1843年被英国人强迫开埠。其他沿海的主要城市除广州、杭州外都是进入半殖民地社会后被殖民者用枪杆子逼着开埠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词汇中充满着对于茫茫大海和海洋所代表的未知事物的畏惧,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牛人海”、“石沉大海”、“大海捞针”、“海底捞月”、“海市蜃楼”等。有组织的几次航海活动也主要是沿着市舶贸易船只已经探索过的航路进行的⑦。所以,从心理和行为上来说,中国仅仅是个大陆国家。第二,由于农耕文明占据社会主流,其所形成的耕读文化基本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因此对于外界的物资和信息交换缺乏需求,对新生事物、开辟殖民地不感兴趣。由此产生了“重农抑商”的自然经济政策,压抑了工商业的发展。例如,早在4000年前的商朝,中国就已有发达的商业文明。商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曾发动贸易战,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削弱夏的实力,最后灭了夏代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当时还是甲骨文的时代,可惜商朝的思想没有形成文字流传下来,这是商业文明在中国社会没有形成话语权的原因之一。
  ……
展开
目录
教育与科学之间
1.为什么说中国教育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2.为什么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3.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李天一屡屡犯罪、“我爸是李刚”告诉了我们什么?
5.为何当前中国科学研究重硬轻软,重大战略问题缺乏顶层设计?
6.近代以来中国科技为何会落后?
7.如何培养民族和个人的创造性?
8.为什么说传统的工商管理课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过时?
9.为什么说社会企业家项目是培养未来社会领袖的重要途径之一?
10.为什么我要在中国做风险大、回收期长的天使投资呢?

文化之问
11.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私”、“性易坏”?
12.为什么基督教认为人都是有罪的?
13.农耕、游牧、工商业三大文明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14.儒家文化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15.什么是国人的通病?
16.为什么中国人是顺应者居多,西方人是创新者居多?
17.为什么中国人被嫌没品位?
18.为什么中国是意音文字(象形文字),西方是拼音文字?
19.中国社会阴盛阳衰的原因是什么?
20.中华文明的出路何在?改良,重建还是复兴?
21.进步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2.为什么改良中华文明是有希望的?
23.为什么现代中国人需要重建信仰?
24.中国古代先贤是怎样识人的?
25.为什么速滑世界冠军王漾会身陷“打斗门”事件?

制度之问
26.中国落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7.中国进一步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28.为什么说制度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9.什么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制度文明创新?
30.为什么中国当前亟须系统的、顶层的改革路线图设计?
31.为什么说改革有窗口期?
32.中外竞争软实力有哪些主要差别?
33.为什么中华制度文明中没有诞生对于皇权的制约法律?
34.为什么在中国权术流行而王道不行?
35.明规则怎样才能战胜潜规则?
……
经济之问
历史之问
末来之间
后记: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一生理想永追求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