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杭商口述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89524
  • 作      者:
    徐斌[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斌,1953年生,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续读硕士研究生,专攻魏晋南北朝史。1985年进入浙江省社科院,从事历史学、社会学研究,1992年起担任《观察与思考》主编。2002年至2004年任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社长,2004年至2011年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先后承担十多项省以上重点项目,主要著作有:《魏晋玄学新论》、《论衡之人——王充传》、《旷古书圣——王羲之传》、《天地良知——马寅初传》、《毛泽东在浙江》、《当代浙商》、《光荣与艰辛——1949——2009浙江要事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p>  《杭商创业口述史研究丛书&middot;杭商口述史:原工商业者卷》以口述的形式较真实地保存、再现历史,记录了从民国时期以来到改革开放之后杭州商人的发展历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杭商创业发展的综合性书籍,也是重新审视百年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一扇窗口。</p>
展开
精彩书摘
  我是1928年出生的,又名傅根森。<br />  我父亲是浙江绍兴柯桥型塘傅家坞人,这个地方靠近华舍,绍兴华舍是丝绸故乡,过去有“日产华舍万丈绸”的说法。抗日战争时候我去过老家一次,以后再也没去过,没有直系亲属了。我父亲1895年出生,家里很穷,父亲一个字都不认识,没读过书。当时绍兴人口太密集,我老家是山区,太苦太苦了。1903年,父亲八岁时背井离乡到杭州来做童工,当时他家里还有四个兄弟一个姐姐,都随着我爷爷一起先到德清县的武康,随后我爷爷带着我两个伯伯留在武康,我父亲和另一个伯伯去了杭州。父亲当童工出师后当了多年工人,也是白手起家,最后稍微积蓄了点钱,到1928年自己在杭州开了一家丝绸厂,搞了五台织机,就是手工业的蚕丝纺经小作坊,属于丝绸业的上游产业。当时厂子是我父亲的名义,我父亲叫傅小毛,所以我们家的厂叫傅毛记绸厂。那时候都是小作坊,千家万户的,下城区总共一千几百家这样的小丝绸厂。你们问:当时拱宸桥那边是不是也属下城区?不是的,是归拱墅区。拱宸桥那边是杭丝联,基本上都划到杭丝联,工业转移,工业区就是拱墅区,杭棉、杭丝联,旁边浙麻,这三个厂我很熟悉的,特别是杭丝联。傅毛记绸厂一开始很小很小的,慢慢弄大了。抗战前,位于下城区石板巷152号的傅毛记绸厂,规模扩大到二十台织机,二十台的规模当时已经不算小了,上规模了。上半年生产,下半年销售,产品有一定把握,效益也可以。<br />  我生在杭州,在杭州度过童年。我个人文化水平很低的,读书只读到初一。为什么我能读到初一?因为父亲做生意不识字,痛苦万分,所以八个子女他都培养的,最高的读到大学,最低的读到小学,一般都读到高中、初中。我们男孩子中只有两弟兄,我弟弟读到高中,我读到初一。我从小读的教会学校,小学叫淇园小学,在天水桥这里,中学也是淇园中学,法国人办的天主教教会学校,在现在的刀茅巷红会医院那里。学校里不读白话文,读古文,读《古文观止》,20世纪80年代我几个台湾朋友来大陆时,我讲到从小读《古文观止》这个事情,他们都说了不起呵,一个老板当场要送我侨汇券,我没有收,我说,这个我们早晚都会有的。另外就是英文要学的。因为我父亲不识字,我上小学识了字、认了数之后,放学回家就开始帮父亲记记账。<br />  我读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日本军队占领杭州了,出杭州要良民证,城门口都站着伪军、曰军。1937年到1938年期间,我们全家逃回绍兴老家,避难差不多有一年光景,石板巷的厂子托给一个人看守,我上学也中断了。在绍兴老家山沟沟里实在干什么都不方便,慢慢了解杭州的情况后就又返回来了。记得回来路上是走了很长一段海涂(编者注:指海堤外可以围垦的地带)后,从萧山的南阳渡口偷渡过来的。幸好家里的厂房、机器都没有损坏,可以继续使用。<br />  回到杭州我又复读了,那时候还在读书嘛,出门都由老师带着的。我们读书的内容,曰语也学,英语也学,主要还是国文的科目。<br />  你们问:教材里有没有宣传日本怎么好的东西?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在学校里,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我们有点感觉,我们不去管它的,教材里也有些,我们不相信的。有一个老师去日本参观,是市里派了去的,回来后宣传日本多么先进,我们应该和日本友好。我们有个同学说:放屁!中苏友好是对的,苏联和我们应该友好,日本是侵略我们的,怎么能友好?我们不买账的。广播上有时候也有宣传的,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人力车后面也有这样的标语,什么意思?就是中国的全部都归日本。我们虽然还在读书,但我们概念是有的,是非是有的,都不去管它。同学都知道的,日本军队来了以后我们吃饭都成问题了,谁还相信你!<br />  ……
展开
目录
父亲留给我四个字:诚信、节约<br />一个纸业家族企业的兴衰<br />我的成功之道在于靠朋友<br />传统药店的四根支柱:丸散膏丹<br />汽车运输行:从上海到杭州之路<br />大成茶行:起于上海,成于杭州<br />一年零六个月的老板梦<br />义源金铺:杭州城中最精美的小洋?<br />从刻字摊走出的资本家<br />我的翅膀是怎样一点点长硬?<br />我当过老板,也干过装卸?<br />参加公私合营,让我如释重负<br />邵芝岩笔庄在我手上恢?<br />我促成了杭州制革业第一家私私合营企业<br />杭州碾米行业的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br />既是学徒又是老板的日子<br />为美国邓禄普轮胎公司做浙江总代理<br />这个资本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自己去当的<br />公私合营中把我划为“三小”<br />热心于公益救火的裁缝铺老板<br />一个小玻璃店主的苦乐人生<br />迟到的追忆(代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