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710234
  • 作      者:
    王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宏,女,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现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收入分配、工资立法、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30余项部级课题研究,独立和联合出版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以及“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收入分配领域,特别是初次分配领域的两个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实利益。《科思论丛·工资收入分配热点问题丛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研究“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和“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两大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系统分析我国劳动报酬分配整体状况,全面描述我国劳动报酬分配的真实情况,回答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帮助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和促进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同步增长”政策导向和“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目标。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劳动生产率计量与管理基础薄弱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还是我国劳动统计的重要内容,以后由于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而逐渐淡化。调研发现,有些地方的国资部门将劳动生产率纳入考核,但并未作为主要指标;也有少数企业将劳动生产率作为内控指标。大部分企业已经不再主动计算劳动生产率,而目前的财政、税务、劳资、审计等部门也没有就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行相关的监控。调研中发现主要原因,一是现代企业多数已经实现了产品、行业甚至是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很难找到统一适用的实物测量方法来综合计算劳动生产率,而价值形态的劳动生产率受市场和价格影响非常大;二是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劳务派遣形成规模以后,没有政府部门就企业用工人数的统计口径统一做出明确规定,企业不知道如何计算。调研的总体印象是,目前公众普遍理解和使用的还是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而行业劳动生产率及微观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数据基础则比较薄弱,使用不多。
  四、对“同步增长”原则的认识趋同
  作者调研的地区中有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有后来居上的资源大省,也有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但是在调研中,关于“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提法,调研对象的认识基本一致:
  一是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治意义。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对于扭转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局面,对于当前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至关重要的引导意义。对于这一点,政府部门代表和企业一般职工反应最为热烈。座谈会代表认为这种“同步增长”更多表现在宏观层面,而且是长期都应坚持的原则。
  二是普遍认同应将劳动生产率增长作为制定工资增长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大部分企业劳资干部和政府部门代表都认识到企业工资增长应当也必须将劳动生产率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长期脱离劳动生产率的支持而盲目提高工资,是不可持续的。工资增长长期明显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符合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会挫伤职工积极性,从长远看企业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三是在微观实践中不能简单将“同步”理解为“同比例增长”。企业和政府代表都表示,企业制定增资方案,除要考虑劳动生产率外,还需要结合物价变动、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市场价位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另外,劳动生产率受到宏观经济景气、市场与价格变动、企业战略选择以及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会较大。而工资的一部分功能是用以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这一功能以及工资的社会属性造成了工资的“刚性”,即工资增长的波动幅度相对稳定。在实践中,要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在每个年度中都实现工资增长与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幅度一致,是不现实的。
  四是要实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者共同努力。政府是当仁不让的责任主体,从宏观调控角度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通过减税扩展劳动报酬增长的空间,要引导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弥补市场不足。企业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让渡利润或建立利润共享机制来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薪酬福利。而劳动者也不能简单地等、靠、要,需要通过学习与时间积累来提高自身人力资本。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综述
一、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观点
一、劳动生产率的相关论述
三、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本书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定位与主要特点
一、主要内容

第二章 概念辨析
第一节 劳动报酬及其相关概念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劳动者报酬”
一、劳动统计中的“工资总额”
三、《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
四、三个概念的比较与用途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及其计算
一、宏观层面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一、地区和行业劳动生产率
三、微观层面的企业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 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占比的理论联系

第三章 劳动报酬占比分析
第一节 口径与计算方法
一、劳动报酬口径辨析
一、劳动报酬占比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第二节 变动趋势与真实水平
一、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缓慢下降
二、与国际横向比较的相对位置
三、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不能单凭工资增长来判断劳动报酬占比
一、初次分配格局分析
三、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
四、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五、劳动者内部结构分析
六、劳动力市场力量对比
七、分配观念的影响

第四章 职工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比较
第一节 职工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一、中长期涨幅接近,近期工资增长明显落后
一、工资实际增长相对于劳动生产率先慢后快
三、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受经济影响有所波动
四、小结
第二节 代表行业情况
一、制造业部分细分行业情况
一、建筑业情况
三、铁路运输业情况
四、小结
第三节 工资水平及增速的国际比较
……
第五章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正确理解“同步增长”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第七章 努力实现“同步增长”,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附录 相关政策论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