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互联网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越来强大的辅助角色。
★网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后果?
★互联网,会改变中国政治吗?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作者对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做了一次突破性的研究,细致又全面地观察了中国互联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发现互联网给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共领域中转换。
从大量的数据梳理和事实分析中,作者得出了四重的研究结论。首先,互联网给政府和社会都增加了权力。互联网在促进政治自由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第二,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影响,高度分散和超越了政府权力的限度。第三,互联网为政府和社会彼此间的契约和分离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结构。第四,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政府和社会的回归关系。政府和社会之间在互联网上相互作用,最终重塑了政府和社会。
悲观主义者将中国的互联网仅仅视为政府进行控制的一个工具,而乐观主义者则指出,技术在产生自由化效应上几乎有无限的潜能。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是能够利用新发展的技术来使政府的控制更为无效。我们以博客作为例子。博客使得审查人员的工作即便不是不可能开展,却也使它变得更加困难了。通过不使用禁忌的关键词,包括那些由程序植入空间的敏感词,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人群知道如何越过审查。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激烈地竞争,以吸引博客大军到它们的门户安家,因此,似乎没人审查谁在撰写这些博客。在中国的门户网站上,一个博客能够轻易而快速地建立起来,并且没有人会要求博主提供可证实的个人信息。
与更为传统的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相比,新的信息技术为中国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移动电话、短信和即时通讯、WindowsMessenger(微软公司开发的即时通讯系统)和QQ(中国腾讯公司提供的聊天工具)都帮助人们形成了大规模的联系网络,这种形成速度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控制能力。
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自由也反映了市场和政治之间的矛盾。出于各种市场原因,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一样,不得不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但又正是由于市场的原因,企业不得不“放宽”政府设立的规则和要求,以便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例如,中国政府近期发布了一项规定来限制手机卡的销售。根据这一规定,卖方必须检验买方的身份证。但是中国人很快就发现,这一规定极难得到执行。将手机卡销售仅限于几家商店,并让它们能够办理注册业务,这对依靠这项行业吃饭的手机公司和大量的私人卖主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市场和政治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剧烈。政府能够频繁地试图限制市场的运作,但是市场则往往战胜了政治。
……
“IPP文库 中国研究译丛”总序
译者序
英文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技术赋权的政治学:科学与民主
老问题,新答案
社会科学中的技术和政治
国家—社会关系背景下的互联网
本书结构
第二章信息技术、民族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
信息技术和民族国家建设
现代中国的“科学”思维观念和技术民族主义
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术民族主义
信息社会的形成
经济、政治和社会
信息技术和社会运动
小结
第三章监管机制
艰难的双重任务
信息产业部的崛起:监管机制
政治性管理
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实施互联网控制
小结
第四章互联网、政治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公民参与
信息、集体行动和政治自由化
第五章互联网、公民参与和公信缺失
公民参与和集体行动
数字鸿沟、社会接受和公民参与
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
公共机构的信任缺失
作为民众表达工具的互联网:案例分析
小结
第六章互动战略、集体行动和政治结果
集体行动的成与败
互动战略的重要性
网络集体行动
小结
第七章信息技术、国家-社会关系转型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政权变革
精英的政治变革观
政权变革的三种方案
信息技术和政权变革的外部力量
信息技术和自下而上的革命
政治自由化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改造
从不可能到无可避免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如果你只有时间来阅读一本有关中国互联网的书,那么这本简明扼要且可读性极强的书将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马凯特大学(MarquetteUniversity)中国问题专家麦康勉(BarrettMcCorm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