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3752
  • 作      者:
    王新奎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中国现代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林毅夫、樊纲、易纲、张军等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都是丛书的早年作者,正是丛书提供了他们最初的学术成长平台。2014年度格致出版社对丛书再作大规模整理和改版工作。王新奎著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即为此次旧籍新版品种之一。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开创了国际经济领域的学术性探讨新风,展开了关于比较利益理论和国际价值论的探讨,肯定了比较成本学说的合理内核。同时,在该领域首次对国际利益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突破性地对如何参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问题提出了见解。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印证了本书前瞻性的理论探讨。本书在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运行有着深入了解的背景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引入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提出了非完全竞争国际市场的假设,在研究方法上大胆创新。本书展现了一种对学术的严谨的探索精神,经久不衰。

展开
精彩书摘
  1.2  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长期变化趋势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过程必定是机器不断替代劳动力的过程。我们把某一技术水平下替代单位劳动力所需要的机器实物单位数,称为资本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随着机器替代劳动力程度的提高,资本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有上升的趋向。这种资本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的上升趋向,是推动一部门资本技术构成水平提高的物质动力。
  在既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下,不同的生产部门有不同的资本替代劳动力的临界点,即有不同的资本技术构成的下限。
  所谓技术进步,指的是相同的产量可以用较少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来获得,或者用相同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可以得到较大的产量。在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必定伴随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的变化。我们把这种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的变化,称为资本劳动替代的技术效应。从长期来看,资本劳动替代的技术效应有逐渐增强的倾向。这就是说,从静态来看,一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越高,其资本的技术构成也越高;或者从动态来看,一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越迅速,其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提高也越迅速。
  生产部门的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还受其规模的影响。我们把这种由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的变化,称为资本劳动替代的规模效应。一般来说,由于工业技术装备的不可分割性,资本劳动替代的规模效应也有逐渐增强的倾向。即从静态来看,一生产部门的规模越大,其资本技术构成水平也越高;或者从动态来看,一生产部门规模扩大越迅速,其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提高也越迅速。
  1.3  资本技术构成的阶梯
  一国内由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生产规模决定的生产部门间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的差别,构成了生产部门间资本技术构成阶梯的基础。这种部门间资本技术构成阶梯最简单的表述方式为:把那些有较高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的部门称为高构成部门,把那些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较低的部门称为低构成部门。
  如果我们把一国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技术构成进行平均,就可以得出该国的平均资本劳动替代临界点或平均的资本技术构成。这就形成了不同技术水平和国民经济规模的国家的资本技术构成水平阶梯。这种不同国家的资本技术构成阶梯的最简单表述方式为:把那些有较高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国家称为高构成国家;把那些资本技术构成水平较低的国家称为低构成国家。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国际分工的阶梯
1  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与资本的技术构成
1.1  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指标的资本技术构成
1.2  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长期变化趋势
1.3  资本技术构成的阶梯
2  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的追加价值生产率
2.1  资本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劳动力价值
2.2  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力追加价值生产率
2.3  生产部门间资本技术构成阶梯与劳动力价格水平
3  实证之一:1955年日本工资结构实态分析
3.1  实证方法与资料
3.2  生产部门间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差异与劳动力价值
3.3  生产部门间资本技术构成的差异与劳动力追加价值生产率
3.4  生产部门间资本技术构成的差异与劳动力价格
4  与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相对应的生产结构类型和贸易结构类型
4.1  资本技术构成与生产结构类型和贸易结构类型
4.2  资本技术构成的阶梯与国际分工的阶梯
5  实证之二:日本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长期变动
5.1  基本统计资料的选择与处理
5.2  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价值的相对变化及其对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影响
5.3  总的实证性结论
第二篇  国际贸易与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
6  工业生产部门间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相对变化
6.1  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与资本密集型生产部门资本技术构成水平的相对变化
6.2  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与资本密集型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相对变化
6.3  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对价值的变化
7  实证之三:各国经济增长与工业部门间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相对变化
7.1  劳动力的实物生产率、价值生产率与追加价值生产率
7.2  统计资料的来源及其评价
7.3  统计资料的再整理及其观察结论
8  国际市场结构与国际交换价值
8.1  若干基本分析工具的定义
8.2  纯粹竞争国际市场中的国内交换价值与国际交换价值
8.3  非纯粹竞争国际市场中国际交换价值的决定
9  实证之四: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阶梯形国际分工形态及其市场类型
9.1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阶梯形国际分工形态
9.2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市场类型
9.3  本章结论
1O  对外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余与亏损
10.1  国民经济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国民价值线
10.2  国民经济均衡生产点与国民经济扩展线
10.3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余与亏损
10.4  贸易结构与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
11  关于比较利益论与国际价值论的简要评述
11.1  关于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
11.2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与比较利益
第三篇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与国际收支
12  国民经济的实物平衡与价值平衡
12.1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与国民经济短期宏观平衡
12.2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与国民经济长期宏观平衡
12.3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与贸易收支
13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13.1  低构成国家内部贸易国民价值亏损的分配
13.2  高构成国家内部贸易国民价值盈余的分配
13.3  通货膨胀、通货收缩与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
13.4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
14  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与汇率决定
14.1  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
14.2  汇率水平与贸易商之间的贸易国民价值盈亏分配
14.3  国际货币体制与关键货币国家的特殊地位
第四篇  国际投资的来源及其流向
15  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
16  国际长期资本的流动
16.1  国民经济部门平衡与国际资本的流向
16.2  实物产出资本比率与国际长期资本的流向
17  实证之五:国际分工的阶梯与国际投资的流向
17.1  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及其结构变化
17.2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制造业直接投资流入结构
17.3  美、日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制造业直接投资结构比较
18  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的国民价值盈亏
18.1  国际长期资本流动与贸易国国民经济宏观平衡
18.2  国际长期资本的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18.3  国际长期资本的流动与贸易国的对外贸易条件
18.4  国际长期资本的流动与东道国的贸易国民价值亏损
18.5  投资国资本流出的国民价值盈余乘数与东道国资本流入的国民价值亏损乘数
第五篇  贸易结构类型的逆转
19  生产结构类型与贸易结构类型的逆转
19.1  工业化的生产效果与需求效果
19.2  生产结构类型与贸易结构类型的逆转
19.3  贸易结构类型的逆转与对外贸易条件的逆转
19.4  贸易结构类型的逆转与动态的比较优势
19.5  贸易和资本流入对贸易结构类型逆转的作用
20  实证之六:工业化水平与贸易收支的变化特征
20.1  截面资料:1983年不同工业化水平国家的贸易收支
20.2  时间系列:日本贸易收支的长期变化
20.3  对美国贸易收支长期变化的进一步分析
21  低构成国家生产结构类型和贸易结构类型逆转阶段的政策和策略
21.1  政策和策略选择的总目标
21.2  各项主要政策和策略的评价
21.3  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配合
22  实证之七:台湾地区生产结构类型和贸易结构类型逆转阶段的政策和策略
22.1  生产结构类型与贸易结构类型的逆转
22.2  生产结构类型与贸易结构类型逆转各阶段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22.3  外资流入在生产结构类型与贸易结构类型逆转中的作用
第六篇  开放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贸易国民价值盈亏问题
23  短缺经济与贸易的国民价值亏损
23.1  外汇短缺、政府的出口冲动与生产者的进口冲动
23.2  进出口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
23.3  进口抑制强度的弱化趋势与过度出口激励
23.4  外资导入及其效益评价
23.5  地区倾斜的出口激励政策
23.6  本章结论
24  实证之八:我国开放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及贸易的利益
24.1  进口增长率与出口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
24.2  生产结构类型与贸易结构类型
24.3  本章结论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