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民币汇率、贸易平衡与政策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2453
  • 作      者:
    姜子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人民币汇率、贸易平衡与政策选择》指出人民币汇率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央银行的重要工作内容。姜子叶博士长期在人民银行研究部门工作,他的博士论文系统讨论了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失衡的影响,花了不少工夫,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姜子叶,男,出生于1977年8月,江苏盐城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曾在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工作,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科学》等国家一级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China Economist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转载。主持或参与江苏省软科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三等奖以上奖励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民币汇率、贸易平衡与政策选择》着眼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普遍出现的汇率“调节之谜”,结合中国的转型经济特征,以汇率的两个角色——成本和金融资产价格为逻辑起点,系统地研究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并透过国际经验归纳中国案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为中央银行评估和制订汇率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理论分析:本书的理论分析包括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不完全竞争的汇率传递模型、加成定价模型、标准贸易模型以及货币替代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分别用于讨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失衡的调节效应、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贸易收支的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以及贸易项下“热钱”的形成机制,从理论领域看属于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2.实证分析:本书的实证分析包括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一般形式、分布滞后模型(DLM)、面板数据模型以及VECM模型。与理论分析类似,这些实证模型分别用于讨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失衡的调节效应、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贸易收支的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以及贸易项下“热钱”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关于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本书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层面进行计量设定讨论。构建分布滞后的时问序列模型,通过0LS方法估计短期和长期的进口价格的ERPT系数,研究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计量时间区间为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选取的行业除了SITC两位数分类下按进口总量排名的前6名商品,还包括SITC两位数分类的行业——工业制成品及其次级分类:原材料制品、机械设备与运输品和杂项制品。
  关于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本书从总体、行业和时间段三个层面进行计量设定讨论。在总体层面上,构建分布滞后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OLS方法估计出口价格的长期ERPT系数,研究出口价格的影响因素,分为基准模型和备择模型。基准模型采用解释变量的分布滞后回归形式,备择模型则将因变量的滞后一阶加入解释变量。在分行业层面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为短期弹性的面板模型和长期弹性(含滞后项)的面板模型。短期弹性的面板模型计量当期PTM系数,长期弹性的面板模型计量当期和滞后期加总的长期PM系数。计量时间区间是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行业分类为原材料、机械运输与设备和杂项制品。
  关于贸易弹性的估算。本书分别以中国的进出口数量为因变量,以实际收入与相对价格为自变量,构建分布滞后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0LS方法计量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从总体、行业和时间段层面比较研究整体与分行业、分时间段的差异,寻找总量偏见(AggregationBias)的证据,从而揭示中国贸易弹性的特征。在时间段层面上,整体区间是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根据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断点,将整体时问分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和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依据是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贸易萎缩,人民币兑美元于2009年停止了升值步伐,直至2010年6月才重启升值之路。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单边升值的主要阶段,可以与总体评估作比较研究。在行业层面上,本书选择sITc两位数分类下进出口总量排名前6位商品以及原材料、机械运输与设备和杂项制品行业。
  关于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失衡的调节效应。基于标准贸易模型测算的进出口价格弹性和基于PM、ERP模型测算的汇率传递率,本书将这些变量代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一般形式,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升1%的情况下计算人民币升值调节贸易失衡的基准效应。进一步地,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升为实际值的情况下计算人民币升值的调节效应,与贸易收支的实际变化比较,揭示汇率在贸易失衡调节中的作用。
  关于贸易项下“热钱”的影响因素。本书以贸易项下“热钱”为因变量,以汇率、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和资本管制力度为自变量,构建VECM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孰轻孰重。其中以中美贸易顺差为基准,选取内地和香港贸易顺差与中美贸易顺差之比表示贸易项下“热钱”。时间区间为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
  ……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汇率“调节之谜”
1.2 研究范围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模型与拓展
2.1 国际收支调节
2.2 汇率调节贸易收支
2.3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一般形式
总结性评述

3 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3.1 汇率传递模型:理论与实证
3.2 不完全竞争下的ERPT模型推导
3.3 计量模型的设定与结果
3.4 进1:3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本章小结

4 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4.1 依市场定价模型:理论与实证
4.2 PTM的加成定价模型推导
4.3 计量模型的设定与结果
4.4 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本章小结

5 基于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汇率调节效应
5.1 中国贸易弹性的估算
5.2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再审视
5.3 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失衡的调节效应与机制
本章小结

6 中国贸易项下的“热钱”
6.1 货币替代的理论回顾
6.2 贸易项下“热钱”的理论分析:性质、测度与形成机制
6.3 贸易项下“热钱”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7 汇率调节贸易失衡的国际经验
7.1 大型持久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经验
7.2 日元升值对贸易失衡的调节经验
本章小结

8 走向贸易平衡的政策选择
8.1 人民币汇率“调节之谜”:解析与比较
8.2 中国贸易平衡的政策选择
附录A: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评述
附录B:中国贸易失衡的结构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