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焦虑的青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3657
  • 作      者:
    王千马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 一部描写当下80/90后生活现状的书。内容犀利,直写80/90后面临的现状,80/90后的痛苦以及他们的意气风发,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 书中给80/90后正名,直言80/90后的社会意义以及正能量。 
  • 这一代人的公民意识的觉醒,对成功的重新定义、草根与精英群体对网络的使用等等观点。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千马,青年新生态作家,蓝耳文学总编辑。出版作品:《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无所适从的荷尔蒙》、《一个人的奋斗》。现致力于中国城市史和宁波帮研究。


  许骥,男,80后作家。出版作品:《同胞,请淡定》(港版《我从香港看过去》)、《书评人可以歇歇了》、《陈纪滢文存》。


  黄慧敏,女,80后,媒体人。


  杨帆,男,80后,媒体人。


  黄诗薇,女,80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访问学者。


  王晓鹏,男,80后。现居南非约翰内斯堡市。

展开
内容介绍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
  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应该像NBA的林书豪那样,像《中国好声音》 里的吴莫愁、梁博、吉克隽逸、金志文那样,对梦想从来不失去信心。朋友说,《中国好声音》以及其姐妹栏目《中国梦想秀》的成功,就是因为切准了这个时代脉搏,卖梦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缺少梦想的时代,但梦想从来就不曾过时。那么,在这样一个意志不坚定也容易让人意志不坚定的当下,我们应该正视人性中的柔软和懦弱,同时我们也应该淬炼它的坚韧度和硬度。有梦想就不要轻易放弃。
  我们需要:有公共精神,不让自己彻底陷入自我的封闭空间。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当下社会的公共事务,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建设。随着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成长,个人对自我责任、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也应得到完善。
  我们还需要:在新时代,更讲传统的良心、耐心,以及责任心……
  现实社会纷扰、庞杂、多元、多变、浮躁、碎片化。人们追求成功、追求财富、追求地位,希望得到尊重,但更需追求安定。需要心的锤炼,用内心指挥选择,用选择决定行动,用行动决定结果。是否独活、能否独活、活得如何固然取决于现实条件,更取决于内心。
  也许他们并不会“位卑未敢忘忧国”,家国天下这样宏大的命题绝对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微博、手机短信和饭桌的话题上,但他们“护群”和“护短”的特点,决定了一旦他们周围的小环境被恶意损害,产生不良变化,他们就有动力和勇气,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公共生活中甚至成为抗争的主力。看上去,他们争的是自己的自由,是利己。事实上,按照胡适的说法就是,“争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 当今,富饶的贫困依然存在,尤其是精神上的贫困。随大流、盲从、人云亦云,成了社会常态。中国最缺乏的是理性思维,是独立思考精神。
  / 面对无孔不入的文化灌输,唯一躲开的方法是不要相信现有文化,建立自己的文化。
  别去听成功人士的演讲了,他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为复制成功从大兴跑到海淀倾听,但跟时代牢牢绑定的成功不可复制——无论是白手兴家还是一夜成名的经验,对你来说都属于偶遇,时不再来。俞敏洪发明新东方精神,把英语变成成功学,把留学变为人生拐点,但海归回国遭遇的却是低薪与失业;李阳告诉你疯狂与自信是改变人生的力量,但朝他下跪的年轻人,如何能担当起“自信”两个字;刘墉教你如何靠平常心成功,但身处欲望社会,最找不着的就是平常心;星云法师说“放下”,但好容易拿起来的放下就归了别人,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品牌打折专场。
  许倬云当年赴美求学时,发现美国的学生都喜欢问问题。他的一位印度朋友,一次被学生问得无言以对,情急之中,说:“我是印度人,印度事我当然比你们知道得多。”此言一出,举座哗然。有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们佩服你的勇气。但请你注意,我们只接受理论和证据,不接受任何人的权威判断。”许倬云也是由此悟出,不屈服权威正是美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

展开
目录

·序言  就是低到尘埃,也要活出花样来


·第一部分 谁偷走了我们的安全感
·第一章  穷孩子没有春天
·第二章 从拼爹到拼干爹再到拼祖宗
·第三章 有房人终成眷属,有情人终成房奴
·第四章 没有二百万,做不成中国人
·第五章 呐喊声虽大,却无人倾听
·第六章 我们都是无头苍蝇
·第七章 80后够苦逼了,90后还更惨


·第二部分  从安身立命到安心立命
·第一章  用公共精神来为8090打一场翻身仗
·第二章  再启蒙,做现代意义上的“国民”
·第三章  重拾信仰,年轻一代的“自我完善”
·第四章 在橡皮中国,8090的“终极关怀”归哪里·
·第五章  浮躁时代的理性,不做“劣质愤青”


·第三部分  草根的正能量:小人物行动派
·第一章 反智时代,草根的春天
·第二章  社交媒体兴起,草根争夺话语权
·第三章 在水泥地上种花,投身志愿服务和NGO事业
·第四章  加强“自我管理”,谁说草根不可逆袭
·第五章  做有常识的草根,谨防强势话语的蒙骗


·第四部分  全球婴儿的公民诉求
·第一章  香港能告诉你什么
·第二章  后冷战时代青年:自由、人权、法治、民主、良知
·第三章  比比更健康,外国年轻人都在干什么
·第四章  培养不卑不亢的精神
·第五章  中国的年轻人,你们有规则意识么·
·第六章  青年中国说


·附录  那些海外的中国八零九零
·第一章  海外8090之现状:依旧“Made In China”
·第二章   海外8090之困惑:中国到底何时可以说“不”·!
·第三章  海外8090之尴尬:不想做“世界二等公民”
·第四章  海外8090之企盼: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