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8855
  • 作      者:
    张奇林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奇林,男,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医疗卫生政策、慈善与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中华慈善事业》(合著,第二作者)、《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研究》、《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以美国为借鉴》(合著,第一作者)等。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围绕“和谐社会构建与慈善事业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研究,通过剖析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既符合慈善事业本质特性与发展规律的又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作者在本研究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论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慈善事业的必要性;理论解析和评估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揭示慈善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了解慈善文化、慈善理念和慈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通过案例分析,考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揭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优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既从理论上探讨了慈善的本质规律性问题,又深入剖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首先是“禁止分配原则”。即除正常的工作开支以外,慈善组织的财产不能通过任何形式向其成员分配。包括投资性收益不得向其成员分红,因此不存在同时享有剩余利益索取权和控制权的“所有人”。当捐款从捐助人手中转移到慈善组织之后,就不再享有与资源相关的控制权和收益权,例如与资源相关的出售、转让、处置权以及清算时剩余财产的分配权等。其财产权已发生了变更,大部分控制权为慈善组织所有,受益权则归于慈善组织所宣称的服务对象。
  其次受益人是一个广阔的范围,不存在资产终极所有者。相较于《物权法》中明确规定的私人产权,公共产权不同,慈善组织所控制的善款和其他慈善资源并没有明确的受益人,而只存在一个相对限度内的受益范围。因此能够从中得到收益的是一个在地域、阶层上灵活流动的群体。广义来说,比如以环保为宗旨的慈善机构,其受益者是任何一个在一定环境条件和范围内生存发展的民众,甚至包括人类之外的地球生物。以发展教育为宗旨的慈善组织,其受益者往往跨越了年龄、世代和种族。
  再次是慈善组织对慈善产权的不完全控制权。慈善组织在使用财产时既要遵从组织章程的规定,往往也要尊重捐赠人的意愿。①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捐助人能够不同程度的对自己所捐献的资源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体现了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这个平台,实现了对慈善活动的平等参与和支配意愿。
  3.慈善组织是一种独立性的公共领域
  慈善组织的活动空间区别于公共权力构成的国家领域,也区别于纯粹经济领域,而是一种介于私人生活与公共权威之间的公共领域,在这之中社会公众能够自由表达观点与需求,“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①
  从内部机构上来看,慈善组织实行的是网络化组织结构,而不是官僚制组织结构,所有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协商,形成多样性的观点。任何平凡的个体都能够通过捐助,无论是金钱或是时间参与到慈善组织的活动中来,形成慈善组织的支持性力量。它如同哈贝马斯所描述的咖啡馆、沙龙、剧场、阅览室等场所一样,具有表达、接纳和整合人们意见的功能。
  从外部关系上看,规范意义的慈善组织和政府、企业或其他利益集团形成地位平等的主体,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各方能够就不同领域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平等博弈达成妥协性的意见。2003年轰动一时的中国怒江建坝事件即是环保组织与政府、媒体、公众间一次良性沟通和博弈的典型案例。
  (三)慈善行为机制的公共性
  慈善行为机制是指慈善资源如何筹集、分配和反馈的过程与形式。认为慈善行为只是简单的捐赠和受助的观点是肤浅的,慈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从更高层次上讲,它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公共性存在,至少包涵以下三点的内容:
  1.私域和公域的互动
  狭义的慈善捐助行为主体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和个人,他们是慈善资源的直接捐赠者。虽然一般来说捐赠时间或者金钱是一种私人行为,但是如果考察这种捐赠机制是如何产生和发生作用的,便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的公共性因素。我们可以将慈善资源在捐赠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流动比作一个市场,捐赠者和受助者便是慈善资源的供方和需方。但慈善“交易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供方和需方需要借助第三方来形成“交换”关系,完成“交易”过程。这一关系可以用图1-2展现。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慈善事业的理论解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慈善事业的公共性研究
第三节 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发展历史及其现代意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内在机制及现代启示

第三章 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的契合研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第二节 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第四章 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
第一节 慈善组织及其公信力
第二节 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第五章 税收政策与慈善发展
第一节 税收政策与慈善发展的经验研究成果
第二节 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政策的原则与现状
第三节 税收减免与慈善捐赠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中国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中国慈善立法研究
第一节 慈善立法的理论解析
第二节 中国慈善立法的变迁与评估
第三节 国外慈善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完善中国慈善立法的建议

第七章 中国企业慈善研究
第一节 企业慈善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企业慈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企业慈善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节 国外企业慈善的发展模式与经验
第五节 推动中国企业慈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八章 媒体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慈善新闻报道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契合与互动:Web2.0时代的互联网与NGO

第九章 慈善文化:以中美为比较对象
第一节 慈善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国慈善文化
第三节 美国慈善文化
第四节 中美慈善文化比较及启示

第十章 美国慈善事业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慈善事业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美国慈善事业的特点与成因
第三节 美国慈善事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十一章 陷入还是自主:中国慈善组织的“结构洞
——以湖北省慈善总会为个案
第一节 “结构洞”理论
第二节 湖北省慈善总会的“结构洞”
第三节 “结构洞”对慈善组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内在动力
第三节 中国慈善事业的非典型发展
第四节 中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