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融合理论
1.社会融合理论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爻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从社会排斥不断走向社会融合的实践过程。作为一个与社会排斥对立而生的社会政策概念,社会融合起源于欧洲学者对社会排斥的研究,后来被逐渐引入我国社会政策领域并成为我国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概念。阿马蒂亚.森认为融合社会是指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人人享有广泛的平等生活的机会,积极而充满意义地参与,享受平等,共享社会经历并获得基本的社会福利。
但是,随着近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程度的迅速演进,导致个体、家庭及社会随之分层乃至分裂。以戴维斯和莫尔的观点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个体发展的动力。帕森斯则用进化论的观点阐释了社会与文化变迁的过程,指出了社会是通过变异与分化,再走向更高层的整合。从而实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在这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结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于是,社会重建导致小家庭变成大家庭,社会年轻人养活社会老年人。在这一演变重构的过程中,迫切要求社会排斥走向社会融合。而且哪里有社会排斥,哪里就需要社会融合。①
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受到社会排斥而无法享有基本社会养老等社会保障的群体主要包括城镇无业失业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和残疾人等困难人群,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要遭受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排斥,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逐步践行,社会融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由理想变为现实。面对着日益扩大的城乡间收入差距和城市内部不同户籍身份的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惠农政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在成为新的政策取向,一个通过社会融合来推动城市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与社会分割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发展问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融合和经济增长将成为发展理论的新焦点。①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这与社会融合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社会融合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在我国社会分化呈日益加速趋势的今天,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融合机制,及时协调好各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氛围,以避免社会排斥带来的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造成的障碍,从而保证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社会融合概念及其理论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
在当前,促进并加快社会融合也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通过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借此缓解不同身份居民之间的福利差距和社会冲突,实现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均等化、最大化,并相应地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增长。
以养老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润滑社会关系,追求社会公平,共享社会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的本质就是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社会贫富差别、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社会分配公平合理。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社会保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撑起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因此,应该在公正理念的指导下,把社会保障建设放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层面上去,在实践中寻找平等和效率的平衡点,不能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借口造成事实上忽视甚至阻碍社会保障建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