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5449
  • 作      者:
    李建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作者李建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将历史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以剖析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道德教育为根本前提,从哲学高度纵观几千年来的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始终聚焦于“教化”与“超越”的矛盾结构及矛盾的运动规律。以此规律为原理,《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论证了教化与超越共同决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理论及基本范式,阐述了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历史嬗变的终极动因,用“理论”解释和证明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的表现及其基本规律,并在广泛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观照现实提出了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理论。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建国,男,1981年12月生,甘肃正宁人,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任职至今。主要研究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相关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生成机理及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理想信仰生成的关系研究》等多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以马克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逻辑的研究方法,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路径,批判与建构并举,论证了由教化与超越的矛盾结构共同决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理论及基本范式。文章深入剖析了发生在中国德育史上的典型案例,揭示出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契合,挖掘出了道德教育中“超越性”力量的可贵之处。文章提出了“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理论,为中国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理应秉持的价值取向。文章指出,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所应具有的一种价值取向,是道德教育所应秉持的一种理念,是构建道德教育理论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指导道德教育实践的一种哲学精神,更是道德教育实践本身所应具有的一种精神品格与价值自觉。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 教什么与成就什么
二 问题析出
三 研究思路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对象界说与概念界定
六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立论基础:道德教育中的前提性问题审理
第一节 道德教育中人的问题
一 中西方人性善恶之争及立于其之上的道德教育
二 一个现实的谎言:道德教育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性”
第二节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道德教育
一 作为发展性存在的人与道德教育
二 作为关系性存在的人与道德教育
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本真
一 道德教育改造人性的狂妄
二 道德教育创造新人的可能

第二章 发生原理:教化与超越
第一节 生存的突围:超越的现实性
一 人从自然中突围: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显现
二 人从社会中突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第二节 无法逃离的共在:教化的必然性
一 人就是国家
二 语言的神奇“魔力”
三 人被语言所教化
第三节 道德教育中的教化与超越
一“现实的个人”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
二 维护阶级的统治是道德教育的现实
三 教化的悖论

第三章 历史变迁: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化民成俗:整体主义德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与演进
一 奠基与传承:中国古代德育价值取向论略
二 冲突与整合:近代中西德育价值取向的交汇
三 断裂与嬗变:“五四”时期中国德育价值取向的现代转型
第二节 祛魅人巫:泛政治化德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与演进
一 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德育观及十七年的德育实践
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偏向:政治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统治术”
三 简单的结论:主体性的培养关乎道德教育的成败
第三节 回归本体:道德教育打破整体主义价值取向走进人的生活世界
一 潘晓来信——中国道德教育史上的“破冰”事件
二 当前中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三 简单结论:倡导共生是未来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现实观照: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他者向度:一个新的哲学视阈
一 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审理
二 “他者”哲学在当代的出场
三 “他者”哲学的价值意蕴
第二节 面向他者:当代道德教育无可遁逃的历史使命
一 全球化时代人的生存境遇
二 全球化时代道德危机的彰显
三 面向他者:走出“无我”与“唯我”两难困境的道德教育
第三节 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
一 面向他者的道德教育的意蕴
二 “认识自我,培育理性”——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三 “参天之木,以顺其性”——培养有个性的人

结语:在废墟中诗意地栖居——兼谈当代道德教育的双重“围城”
一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历史境遇
二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需要整合的资源
三 在废墟中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