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使与魔鬼:青少年犯罪预控与防范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52265
  • 作      者:
    冉亚辉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冉亚辉,重庆奉节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教育与学校德育。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在《中国教育报》《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报》《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担任中学校长,在中小学工作十年,熟悉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教学,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强调中国传统教育精髓与西方教育精华的结合,致力于教育科学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服务。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性亦善,亦恶。
  孩子教育得当,会成为人间的天使;孩子教育失当,会变成人间的恶魔。
  教育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不只是需要爱心,需要耐心,还需要科学的青少年发展的教育科学知识。
  《天使与魔鬼:青少年犯罪预控与防范手册》致力于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预防青少年犯罪,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社会、心理、管理和哲学等领域的系统知识和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儿童已经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或者社会关系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或者协商而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儿童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制性的东西。第二,儿童在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第三,儿童逐步开始了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时候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也能比较客观和现实地判断他人的行为。第四,儿童学会了换位思考,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而能够看到可能存在的其他观点。第五,这时候儿童提出的惩罚措施较温和,能够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且带有补偿性,并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
  总体上看,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进行判断,他们只注意行动的外部结果,不考虑其行为的内在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主要取决于是否服从别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后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已能从客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正或不公正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属于自律水平的道德。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
  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科尔伯格沿着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思路,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
  科尔伯格对十多个不同国家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他们会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比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青春期的天使与魔鬼
一、问题青少年的重要时间因素:青春期
二、人性之善恶
三、天使与魔鬼的一体
案例分析一 W:宠坏的孩子

第二章 为什么青春期容易行为越轨和犯罪
一、青春期行为越轨的心理
二、青春期的人际冲突
三、青少年青春期的同一性危机
四、青春期的常见具体心理障碍
五、青春期常见行为问题
案例分析二 心理障碍导致的马加爵悲剧

第三章 哪些是危险的诱导因素
一、危险的诱导因素
二、青春期的行为越轨
三、青春期的认知偏差
四、青春期的不当需要
案例分析三 疯狂的帕蒂

第四章 存在问题的家庭教育行为
一、家庭对青少年的特殊性
二、危险的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中的智慧
案例分析四 独立成长的洛克菲勒

第五章 青少年青春期的不良环境控制
一、青少年中的欺负者与受害者
二、青少年的思维特点
三、校园暴力
案例分析五 黄洋被毒杀的悲剧

第六章 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人格的主要构成
二、犯罪人格问题
三、人格障碍的主要矫正方法
案例分析六 恶魔梅内德斯兄弟

第七章 青少年亚文化的危险
一、青春期中的青少年犯罪
二、犯罪的主要形成
三、青春期危险亚文化
案例分析七 彬县少年杀人事件
案例分析八 瓮安事件中帮派的青少年

第八章 学校与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控与防范
一、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
二、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控与防范
三、学校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方法
案例分析九 云南女大学生伤害室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