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路阳光:麻省理工金融小子成长记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25699
  • 作      者:
    陈采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优秀的孩子都是一步一步成长的,从本书中,家长能看到家教的经验,孩子能看到成功的榜样。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采霞,教育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现任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她还是一位全副身心哺育孩子的成功母亲。她的孩子品学兼优,小学时就曾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初中时被学校聘为学生“校长助理”;高中时参加美国高考,获得高分,被美国名校录取;读本科期间,他同时攻读会计、金融、电子工程三个学位,都取得优异成绩;之后,他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并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善于交流沟通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中国留学生形象。

展开
内容介绍
  《一路阳光:麻省理工金融小子成长记录》讲述了作者的孩子从出生到在美国麻省理工取得金融硕士学位这一过程中的七十五个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孩子如何养成优秀的习惯,总结了家长在其中如何帮助、引导孩子的经验和思考。这些故事饱含真情,文字生动,所思所感贴近家教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功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其中如何考取美国名校、在美国攻读三个学位、在几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及在麻省理工攻读金融硕士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有很强的借鉴和励志作用。
  《一路阳光:麻省理工金融小子成长记录》适合家长阅读,也适合初高中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目标的人,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值得推荐给家长们的价值所在。同时,书中主角胡宸的故事,对于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和励志意义。—— 孙云晓(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我读这本书有三点突出的感受:第一、父母是那样难得地真心相爱;第二、父母是那样难得地分工有序:父亲忘我地投入工作,母亲忘我地育子教子;第三、中国一批先进的母亲正在正确看待并回归经营家庭和孩子的天职。作者虽然写的是孩子成长,其实是一家三口三个岗位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已经脱离了单纯培养孩子,而是一个家庭的全面提升。因此,我想对更多的父母说: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优秀并与世界接轨,请先让自己的家庭归位并与世界接轨。
——王东华(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发现母亲》作者)

      胡宸非常成熟,是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最想录取的最全面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胡宸来麻省理工之前不仅拥有很强的学术背景,而且已经取得不错的个人成就和职业发展。尽管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胡宸依然以他的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出类拔萃。——Heidi V. Pickett(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主任)

展开
精彩书摘

  攻读三学位
  儿子在大学共修三个专业:金融——妈妈的选择;会计——学校最强的专业;电子工程——儿子后来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上大学之前,儿子对于学什么专业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因为我和儿子的爸爸都是学英语的,我们的想法是学什么专业都可以,不把英语当专业就行,否则一家人全学英语了。儿子从小喜欢数学,凭感觉,我认为金融比较适合他,于是建议他学金融。
  儿子在没有明确自己的想法时一般都会听我的,所以别人问他准备学什么专业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学金融。就这样我推荐的专业被儿子当真了,时间一长,学金融的想法就在儿子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起来。
  儿子果然也喜欢金融专业,从我平时跟他的聊天当中我能感觉到这一点。但是儿子从小更喜欢偏理工科方面的东西,金融属于文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只学一个金融专业没什么压力,肯定还得再学点什么。正好那时儿子初到美国特别想家,就想与其闲着想家难受,不如忙起来多学点知识,于是决定去听一听其他专业的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旁听,他发现他们学校的会计专业很厉害,加上同属商学院,儿子很自然地把会计专业纳入了他的学习范围。
  儿子觉得,会计知识虽然很基础,但是很重要。最吸引他的是,美国四大会计事务所在他们商学院都有专门的auditorium(礼堂)——这可是很多学校不具备的条件,一年四季在他们商学院大楼里都有招聘会,而他们商学院的学生在应聘的时候占有绝对优势。儿子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种面试,很快就跟多家公司建立了联系,学会计专业让儿子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学以致用、什么叫做近水楼台。
  因为多修了会计专业,儿子每天都比别的同学多上几节课,整天忙忙碌碌,不仅没了时间胡思乱想,还经常晚上写作业到深夜。我常常在网上看到他那边到了晚上十二点仍然显示“忙碌”,不得不提醒他不要熬夜、要早点休息。我知道儿子已经独立,不再需要我在旁边监督提醒,但看到他经常加班加点,我实在控制不了要唠叨几句。
  儿子选第三个专业还有个背后的故事:上初中时,有段时间他的物理成绩不是太好,虽然上高中后碰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的物理成绩追了上来,但向来重视全面发展的他对那段经历还是有些耿耿于怀。当他了解到他们学校的工科在美国排名第二、电子工程专业与物理关系密切时,他的好奇心马上被勾起来了。
  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去试听了几堂课,结果发现那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专业:那些数字的东西,那种发散性思维,那个解难题的感觉……儿子欣喜若狂,很快就爱上了这个专业。
  前面学的两个专业肯定不能放弃,刚刚发现的新大陆也不能割爱,怎么办?要强的儿子决定三个专业哪个也不放弃,他要三个专业一起学,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上完商学院的课,儿子要从学校的最南端跑到最北端的工学院上电子工程的课,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儿子要跑步前进才不至于迟到。一年下来,儿子不仅学到的知识比别人多,身体也比以前更加壮实了。儿子说那一年他在校园走的路比前面二十年加起来还要多!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年轻好玩的时候,虽然成熟懂事的不少,但这样能吃苦、这样有上进心也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儿子学三个专业的事几乎没跟我们商量,直接就把决定告诉了我们。对于他这种情况,我们很少听说,对于美国大学相关的学籍管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只知道国内一般都是选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专业,不同专业之间会有明确的分界,美国大学的专业选择相对灵活些,但是学三个专业、而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美国也一定不多见。我问儿子学校能让你同时学三个专业吗。儿子说他已经打听过,人家告诉他,只要成绩合格、学分足够,就应该给他三个学位。现在儿子已经用三年的时间修够了金融和会计的学分,他准备再用两年时间把电子工程的学分修满。看来美国的教育体制真正体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记得儿子出国之前曾跟我说,他对他上的这所大学并不满意,到时候他一定会想办法转到一所更好的学校。在美国,大学生转学是常有的事,我想儿子愿意转就转吧。没想到他去了之后只字未提转学的事,相反告诉我们他的学校很不错,他要在那里好好读完大学。原来儿子更看重他所学的专业,现在这个学校在专业选择上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他及时调整了心态。
  儿子能够迅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思想实现了一次飞跃。出国前,他认为自己的条件不错,以他的考试成绩应该上更好的学校。等到他选择了他喜欢的专业、明确了他施展才华的途径,他开始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确是块金子而不是粪土。儿子后来跟我说:“如果我直接进了哈佛、耶鲁,说不定我不会像现在这样踏实,我要一步步走向最高点,而不是直接落到最高点,我向上攀登的过程就是一种修炼、一种成功。”听到儿子的话,我觉得他已经进入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儿子明白,他在美国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还代表所有中国人。和美国人接触多了,他明显感觉到美国人虽然单纯、友好,但骨子里却带着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而中国留学生中虽然不乏佼佼者,但的确也有一些中国孩子学习不是很用功,而花钱倒是很大手大脚,穿名牌,开好车,什么贵买什么,让美国人觉得他们出国留学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很优秀,而是因为父母给他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每每看到美国人的那种不屑和中国人的那种不争,儿子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为了让美国人见识真正优秀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儿子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让美国人口服心服。三年下来,无论是在同学眼里,还是在老师心中,还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儿子的努力和优秀的确让美国人刮目相看,挑战三学位毕竟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能做得到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