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培养自由而有担当的孩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81403
  • 作      者:
    (美)罗伯特·J. 麦肯兹(Robert J. MacKenzie)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设立界限的黄金法则:
  *当孩子假装没听见时,进行核实
  *当孩子争辩时,及时中断
  *当孩子挑战时,给出有限的选择
  *当孩子磨磨蹭蹭时,设定时间
  *忽视不礼貌的态度,但不纵容不良行为
  *当孩子越过底线时,坚定立场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让他们冷静下来
  *当家长越过底线时,进行道歉
  *不要把不良行为人格化
  ◎不必和孩子争执,辩论意味着你的规则是可以商量的。当你的规则受到孩子的试探或者侵犯时,直接采取行动!
  ◎规则要设立清楚,违反规则的后果也要设立得很清楚,这样,不管孩子最终选择了什么,都逃避不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嘟囔、抱怨、翻白眼、摔门或者露出不耐烦和厌恶的表情,他们是想用不礼貌的态度让你妥协,不要上当,相反,要立场坚定,沉着冷静。
  ◎当家长言行过激,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要及时给孩子道歉,对于孩子来说,道歉并非软弱的表现,相反,敢于道歉是一种力量。
  ◎即使你给出的信息再清楚不过,个性强的孩子还是会试探。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运用后果,但后果的使用要前后一致,即我们说的和做的需要一致,家长之间需要一致,不同的时间也需要一致。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J .麦肯兹博士,家庭治疗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关于教育中的设立界限,他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专家,有30多年的经验。每年他在美国领导50多个关于界限设定项目的工作坊。

展开
内容介绍
  罗伯特·麦肯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乐于配合、善解人意,在成为父亲的头三年,作者不禁暗暗得意:“养育孩子很容易嘛!”可是,当小儿子出生后,一切都变了。为了管教孩子,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不停地提醒、警告、哄骗、请求、贿赂、讨价还价、声嘶力竭、怒不可遏,甚至把作为心理专家的各种看家本领都轮番使用,但结果都收效甚微,他简直不知所措,精疲力竭。
  后来他才发现,如果换一种做法,其实父母们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得到任何一个孩子的配合和尊敬,只要你掌握了如何清楚、坚定、礼貌地设立界限的秘密。
  30多年来,麦肯兹指导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许多父母,在实践中更有智慧更富爱心地使用设限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管用。当父母的做法发生改变后,很多最初看上去固执己见爱作对的孩子,也展现出能负责、能合作、尊重人的美好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依然保留了自己原有的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性的特质。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们是如何试探父母的底线的?
  像莎拉这样的孩子,我们怎样才能让她知道口头规则和实际规则是一致的呢?通常,他们会通过试探了解这一点。不管什么事,凡是我们要求他们不要做的,他们往往偏要去做,然后等着看到底会怎样。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的,也就是所谓的界限试探。通过体验收集到的数据,以做出对我们规则的判断。这也回答了他们一些重要的研究性问题:什么是真正允许的?谁真正说了算?我还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太过分了会发生什么?
  孩子们所做出的判断,往往和家长们的期望是不同的。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的调查和他们的学习一样,都是很具体的。他们只相信自己体验到的,而不是别人说的。
  在我的家庭咨询工作中,8岁的布莱恩是诸多艰难学习者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他聪明能干,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抵制任何人的要求。在家长的陪同下,他来到我的办公室。
  “布莱恩做什么事都很过分,”他的父亲跟我抱怨,“他对我们的多数要求都置之不理,而且非要把我们都惹恼了才满意。”根据我的直觉,这孩子一定是个咄咄逼人的调查者。
  当他父亲和我谈话时,我能感觉到布莱恩在上上下下地打量我。没过多久,他就直接冲我来了。我办公室里有把旋转椅,上面带有垫子,非常舒适。想象一下,你觉得像布莱恩这样好斗的孩子,到了这儿会怎样做呢?没错,他们会坐上去转个不停,甚至有时候把脚也放上去。这样转椅子的,我一年能看到一百多个!
  孩子们知道那样不好,我知道那样不好,他们的家长也知道那样不好。但是尽管如此,孩子们却仍然那样做。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先看一眼家长,然后再看看我,接着就开始旋转,然后等着看我的反应,这就是界限试探。当布莱恩这样做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我很快就要看到很多这样的家庭如何沟通的内容了。我看着布莱恩和他的家长以及这个椅子大概有十到十五分钟,然后对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我已经了然在胸了。
  对于布莱恩转椅子的行为,他家长的反应和很多家长如出一辙。他们只是不赞同地看了一眼,但并没有说什么。布莱恩明白那种眼神的含义,他短暂地停了一下。等到家长不再看他时,就立马又转起来。这样的家庭舞蹈,布莱恩和他的家长每星期都要进行很多次。布莱恩对这种家庭舞蹈的每一步都一清二楚。
  布莱恩的行为,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实际上是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谁说了算?我还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太过分了会怎么样?”在我的办公室,他实际上正调查我的权威和规则是否管用。在不赞同的眼神中,布莱恩继续转着椅子。我观察着,想看看他的家长接下来会怎样做。
  又过了几分钟,布莱恩的父亲像多数家长一样,变得很不耐烦。他直接走过去抓住椅子让它停下来,而布莱恩的母亲则不满地看着这一切。对此,布莱恩心知肚明。但他的反应和之前没什么两样。在短暂地停了一下后,他立马又转了起来。
  尽管布莱恩的家长在努力表示“停下”的意思,但布莱恩知道其实他并不用当真。多年来的经验,让他确信家长的规则是可以选择的,而非必需的。家长所有的命令和手势,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椅子仍然被转个不停。
  十分钟过去了,布莱恩的家长仍然没有给他发出任何明确的信息。等到最后,被激怒的母亲对我说:“看他干的这些事!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每天都是这样!”
  这时候,我开始介入其中。我要给布莱恩的调查提供一些明确的答案。我心平气和地说道:“布莱恩,你可以坐在我的椅子上,只要你既不转椅子也不把脚放上面。如果你愿意,我相信你能做到的。但是如果你不愿意,那你就只能坐在另外那把橘色的椅子上。”我在办公室里放了一把破旧的塑料椅子,是专门给那些爱转椅子的人准备的。
  你认为布莱恩会怎样做?没错,和大多数个性强的孩子一样。他还是想进一步试探我的态度,尽管他并没有立即那样做。在稍微停顿了几分钟后,他故意用力地猛转了一把椅子,然后看我会怎样反应。
  他的行为实际上在说,我懂你的意思,但我偏要看看你究竟会怎样做。这种试探很有进攻性。他正在通过体验的方式,收集有分量的数据,以确定我是否说话算数。
  在这种情形下,我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我拉出来那把塑料椅子,放在布莱恩身边,然后站在那儿。
  “这是你要坐的椅子”,我说。没有喊叫、没有威胁,也没有警告,我只是满怀期待地盯着他,一直等着他挪到橘色椅子上。
  多数个性强的孩子,在遇到坚定的界限时都会很不情愿地就范,布莱恩正是如此。尽管表现得很没有礼貌,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让人可以接受的选择。他翻着白眼,厌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嘟囔了一句,我肯定那不是什么好话。然后,他照我的要求做了,尽管态度很不好,似乎还想把我引入纠纷之中。诱饵很吸引人,并且展示的很有技巧,但我并不上钩。
  从这次经历中,布莱恩学到了什么呢?对于他的调查,我给他提供了足够有说服力的信息。他知道能给我施加多少压力,而且知道如果他做得太过分了会怎么样。根据这些信息他可以做出不错的选择。等谈话结束时,他已经知道我是说一不二的。我的要求和期望都很清楚。有了这次经历,我相信他会有所收获的。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气质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气质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
  所有的孩子都会试探界限,以确定我们的规则和期望,这是正常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方法来试探界限或者学习规则。孩子们的气质和他们采取的调查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
  顺从的孩子不会经常试探,因为他们内心潜在的愿望是讨人喜欢和乐于配合的。多数孩子愿意相信我们所说的,如果我们有要求,他们通常都会配合。由于学习方式比较简单,因而顺从的孩子教育起来比较容易。
  而个性强的孩子则往往是咄咄逼人的调查者。他们频繁地进行试探,通过亲身体验收集大量的数据,然后才接受和服从我们的规则。对他们来说,“停下”这个词只是一种理论。他们想知道如果不停下会怎么样,而且他们知道怎样去弄清楚这一点。他们往往试探个没完没了,逼着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正因为如此费劲,所以个性强的孩子教育起来比较困难。
  因为学习方法的不同,顺从的孩子和个性强的孩子对来自家长的信息往往反应也不同,这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让我们通过一个我个人的例子说明一下。
  我的大儿子斯科特,很听话,在多数情况下,他是有求必应的。我的小儿子伊恩,个性很强。在他确信我是说真的之前,往往需要收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我的两个孩子做调查的方法不同,而我也学会了相应地调整我给出的信号。
  我的两个儿子看电视的时候,都喜欢把音量开得很大。当斯科特这样做的时候,我只需要说:“斯科特,电视声音太大了,请关小一点。”通常他都会去把声音关小的,至少到目前是这样,而且我也习惯了依赖他的合作。他把我的话当成他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如果我用同样的话告诉伊恩,根据我的经验我知道他会做什么。有时候,他对我置之不理,等着我给出下一个更清楚的信号,或者他会随口应承说“我会的”,但是仍然我行我素。伊恩的真实意思是“如果我必须得做,那我就做,但是我没有听到我必须做”。于是,他会继续试探。
  像大多数个性强的孩子一样,伊恩正在寻找我的底线,以决定如何做出选择。于是我也学着给他提供不同的信息,好让他做出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电视声音太吵的时候,我会说:“伊恩,请把电视声音关小点,要不我就去把它关掉。”
  当伊恩听到“关掉”这个词时,他就会站起来像他哥哥那样去把声音关小。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想电视被关掉。他不想因为不听话而体验糟糕的后果。根据经验,他知道我会关掉电视的。
  要让伊恩相信我说到做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几年来我对他一贯言行一致。当他很小的时候,他往往对我的要求置之不理,我不得不坚持去关掉电视。每一次我那样做,他通常都会抱怨我刻薄和不公。但次数多了,他也知道了我从来都是说话算数的,也开始主动地关小声音。最终,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并不有趣,也不容易,但是他知道了我的界限是坚定不移的,而且他也开始明智地去选择配合。
  和他哥哥相比,伊恩仍然需要很多试探。但多数情况下,当他发现界限坚定不移并且信息足够多时,他也会配合着做出让人满意的选择。他喜欢试探,我已经接受了这种事实。而且我并不认为他的试探只是针对我一个人。在教授我的规则上,我已经做好准备,不管容易也好,艰难也罢,只要管用就行。
  如果你有一个个性强的孩子,你就得努力保持你的界限坚定不移。并且,给你的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去让他/她做出能让人接受的选择。个性强的孩子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的话。当你言行一致时,你的孩子就会听从你的话,并会认真对待。这时,你在教育孩子上迈出了正确的一大步,但与此同时,有一点你还需要确定,那就是你的言行所教的是否是你想要的结果。
  言传不如身教
  无论你用哪种方法教授规则,对个性强的孩子你都需要经常地反复使用。为什么呢?因为个性强的孩子都是行动学习者。他们需要以体验的方式获得足够有说服力的数据,才能相信你会说到做到。如果你的训练方法无效,你教的结果就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对于斯蒂文的家长来说,正是这样。当我第一次遇见他们时,这个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是第四次因为打人而被停课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是十月份,那一学年也只不过刚刚开始。
  “和斯蒂文在一起生活,就如同和定时炸弹在一起,随时都会爆炸,”他的母亲一脸沮丧地说,“他知道打人不好,却仍然那样做。他打他的弟弟,打邻居家的孩子,打学校里的同学。我们一再跟他讲,但看起来他根本没听进去。”
  “当斯蒂文打他弟弟时,你究竟是怎样跟他说的呢?”我问,我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嗯,我有点发火,”他的父亲坦白道,“看到斯蒂文欺负他的弟弟我很生气。我要让他给我清楚地记住,我不会容忍他那样做。”
  “那你们是怎样表达这种信息的呢?”我问。
  “必要的时候我就揍他一顿,” 他父亲说,“现今流行的说什么要宽容的那一套,我可不太相信,孩子们需要知道你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么一周斯蒂文会挨几次打呢?”我问。
  “两到三次,有时会更多,”他母亲说,“他需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太过分了。”
  “既然有那么多次惩罚,为什么斯蒂文还是学不会你们的规则呢?”我问。
  “我们怀疑他有点学习障碍,”他母亲说,“我们正打算给他做个测试。”
  在我逐渐了解斯蒂文后,我知道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测试。问题不在于学习,而在于教育。实际上,斯蒂文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学习者。他熟练掌握了所有家长教给他的内容。他很擅长于嚷嚷、威胁以及恫吓。他知道怎样打人,才能让他们乖乖听话,而且当他被抓住之后,也非常善于推卸责任。
  很显然,当斯蒂文的家长告诉他不要打人的时候,他完全理解他们的话。但是遗憾的是,家长们说的和做的却完全两样。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打骂——无数次的打骂。那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也是斯蒂文真正学到的东西。从他们的例子来看,他们正在教的和他们打算要教会的恰恰背道而驰。
  过于依赖对话的家长也会经历教和学过程中断的情景。他们常常把对话和行为混同起来,而且还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命令不起作用。娜塔莉的母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来到我办公室的时候显得非常沮丧。对于她个性强的女儿没完没了的试探和抵制,她看上去显得毫无办法。
  “娜塔莉已经12岁了,十分自我而且无礼,”她抱怨说,“她虽然知道我的规则,却根本不当回事。当我给她解释我为什么那样要求时,她总是一副置之不理的样子,仍然我行我素。”说完这些,娜塔莉的母亲又告诉我了一个几乎每天上午上学前都要发生的小插曲。
  “娜塔莉知道早上的时候不应该把收音机开得太吵,但每天都是老样子。她把音乐放得震天响,以至于对面街道都听得见。我快被她弄疯了”。
  “那你当时怎么做呢?”我问道。
  “开始,我会告诉她关小一点,”她母亲说,“但是根本不管用。我一遍又一遍地跟她讲,但她从来都不听。”
  “那你接下来怎么做的?”我询问道。
  “我真的很生气。我走进她的房间,告诉她要么关小点,要么关掉。有时候我甚至威胁她要把收音机拿走。”她母亲说。
  “那后来她配合你了吗?”我又问。
  “她可能会关小一点点,但是整个屋子里仍然都能听得见。过不了多久,她就又会把它开得很大。”她母亲回答。
  “那么你把收音机拿走了吗?”我问道,很想知道她有没有最终采取行动。
  “还没有过,”她回答,“但是那一天不远了。每次到最后我只是生气地关上她的门,我真担心她会把她的耳朵给弄坏的。”
  娜塔莉的母亲没有意识到,对于这件事,实际上她传达了两种规则——一个通过她的语言,另一个通过她的行动。她的语言在说“关小点”,但她的行动却说:“如果你不愿意,你并不需要真的那样做。” 娜塔莉的选择是聪明的。如果她的母亲不采取别的方式,这种教育是不可能会有改观的。
  当我们的语言和行动不一致或者语言和行动都是无效的时候,教和学的过程是非常容易发生中断的。斯蒂文和娜塔莉的例子就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在这两个例子中,孩子们都收集数据,形成判断,最后学到的却和家长的初衷恰恰相反。家长们以为他们正在用言语教授规则,但实际上规则却是通过他们的行动教授的。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这样反复地教育却总不成功?你有没有怀疑过你可能教的并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本书第三章将会证实你的怀疑,并且指给你正确的方向。在教育孩子时,清楚的语言结合有效的行动是最正确的工具。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发现和孩子相处很容易。
  ……
展开
目录

致谢1
导言1
第一章理解个性强的孩子1
谁是个性强的孩子?5
发现孩子的气质8
我的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13
孩子的行为如何影响你16
你的气质发挥何种作用?19
无效的指导易导致家庭纠纷21
父母与孩子的气质匹配度22
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气质,但可以理解和引导24
第二章个性强的孩子如何学习规则25
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获得经验28
当父母言行不一时,孩子们就会置之不理30
孩子们是如何试探父母的底线的?32
气质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35
言传不如身教38
第三章家长们如何教授规则42
专制或惩罚性方式(坚定但不够礼貌)44
宽容性方式(礼貌但不够坚定)52
混合性方式(既不坚定也不礼貌)61
民主性方式(态度坚定而且礼貌)66
第四章你的界限是坚定的还是含糊的?73
含糊的界限:当“不”意味着“可以”或者“也许”75
坚定的界限:“不”的确意味着“不”90
本章小结93第五章家庭舞蹈96
家庭舞蹈会鼓励和奖励孩子们的不良行为98
宽容式舞蹈100
惩罚式舞蹈109
混合式舞蹈121
本章总结127
第六章如何让你的语言清楚129
如何给出清楚的信息132
本章总结136第七章避免家庭纠纷138
当孩子假装没听见时,进行核实141
当孩子争辩时,及时中断143
当孩子挑战时,给出有限的选择146
当孩子磨磨蹭蹭时,设定时间150
忽视不礼貌的态度,但不纵容不良行为152
当孩子越过底线时,坚定立场154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让他们冷静下来155
当家长越过底线时,进行道歉157
不要把不良行为人格化159
本章总结161第八章如何让你的行动清楚162
让孩子亲自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164
是什么让体验后果如此有效?165
自然后果171
逻辑后果177
计时隔离方法:同美好的事物暂时隔离188
最后的手段:采取身体控制204
本章总结207
第九章激励个性强的孩子208
激励和界限设定209
消极的信息引发抵制211
积极的信息鼓舞合作215
使用积极信息的几点原则217
本章总结221
第十章教授技能:示范的效果最好223
只提供信息是不够的225
探寻选择:帮助孩子区分好坏228
把技能分阶段、分步骤地教授给孩子231
角色示范矫正的行为233
再试一次236
发现孩子做得好的时候237
教授应对棘手情形的技能238
本章总结247第十一章改变:它会很快就发生吗?249
最初的阶段,你会面临更多的试探和抵制251
理解改变过程254
应对抵制256
发展支持系统258
享受回报262附录264
建议读物268
译后记2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