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苏科技创新人才管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1027
  • 作      者:
    周小虎,恢光平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小虎,1962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系主任。企业管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江苏省企业发展与管理工程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内外多家期刊的评审人。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创业管理等。近年来,出版了《企业社会资本与战略管理》、《管理学原理)》、《社会网络与企业成长)》、《企业管理经典命题》等专著。
  恢光平。1964年生,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江苏省资本市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委省政府智库专家,多家企业管理顾问。长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多次获得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曾获部属高校优秀教师称号。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4部;主持或参与完成20余项科研项目,获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完成中国经济根本转变的一个核心武器就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谓利用后发优势就是以追赶为目标,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技术上跟踪模仿,从而节省了自行探索和自行研发过程中的高昂成本,避开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大幅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发达国家巨大技术差距反过来也为我们避开研发风险,通过模仿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留下足够的空间。而我们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都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后发优势。尽管存在着不同观点,但不可否认,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可以有效调动全社会资源,保持整体行动的一致性,更容易将政府目标转向经济导向目标体系。事实上,在过去30多年中,GDP考核导向已经使得政府官员变成了类企业家群体,他们用企业化的思维和手段经营着城市和区域经济。
展开
精彩书摘
  2江苏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与多层面适用人才培养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省,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效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是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人力资源是创新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基。江苏的工业企业是其经济力量的主力军,吸纳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研究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的宏观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对于江苏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从产业调整与人力资源关系看,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发展区域演进与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平衡性,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关键性人才的短缺,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存量现状的一致性问题,人力资源的分类分层的数据缺乏,等等。本章将成为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开端。
  2.1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研究背景
  第一,江苏产业人力资源的分类缺少基本信息,特别是与支撑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数据信息。按照江苏省“十二五”时期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发展目标要求,省政府近年制定了“江苏省服务业提速计划”(2010)、“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2010)、“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10)、“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1)、“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011)等政策计划,对江苏省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阶段等都做了明确的界定,加快和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更加依赖人力资源要素的作用、人力资本功能的发挥。从科学决策的角度出发,实现上述的发展战略目标需要掌握产业人力资源的基本现状以及供需结构,这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江苏企业存在“招工难”、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强烈现象。从微观上说,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更多依赖于人力资源,差异化和创新型人力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这成为江苏企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大的瓶颈。从宏观角度看,能够适应江苏产业升级需求的人力资源供给不仅存在质和量上的不足,同时还存在结构上的不协调性。一方面是产业对创新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远离产业发展的前沿,聚集在许多事业单位,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价值开发滞后。此外,在长线培养方面,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素质开发不足,这也使得人力资源对产业升级的有效供给存在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
  第三,江苏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人力资源供需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存在较大的理论上的不确定性。就是说,江苏的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和状态,在理论上需要深人研究。例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其结构特征怎样;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在质、量以及结构上有哪些不同;创新型的人力资源如何推动产业演化,其供给的可持续性怎样;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在宏观上具有哪些系统性特征;产业结构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获得持续的创新驱动力,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础,而了解和掌握基本现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
  第四,现有的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结构还不能持续地支撑江苏产业发展要求。产业恒基所要求的人力资源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特征,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需要做哪方面的改革,这也是产业调整战略中需要认真思考的环节。虽然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人才大省,而且江苏的工业在地区和全国具有传统优势,已经凝聚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面对服务业的提速、传统产业的升级、主导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倍增等新课题,现存的人力资源能否适应环境,人力资源质量结构需要做哪些调整,现存的人力资源供给体制机制需要如何创新,等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
  ……
展开
目录
1  江苏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现状研究
1.1  关于科技人才的概念与范围
1.2  江苏科技人才的基本概况
1.3  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计划项目平台建设
1.4  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硬件载体建设
1.5  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软件环境
1.5.1  制度环境
1.5.2  科技人才的激励与保障
1.5.3  科技人才服务业的发展
1.5.4  科技人才的金融支持
2  江苏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多层面适用人才培养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2.2  人力资源结构、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2.2.1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的演变
2.2.2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关系
2.2.3  产业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2.2.4  产业创新驱动下的人才需求
2.3  研究方法体系
2.3.1  研究过程
2.3.2  问卷设计
2.3.3  实施程序与资料处理
2.3.4  样本特征分析
2.4  江苏工业企业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的分析
2.4.1  江苏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2.4.2  江苏工业企业管理者结构分析
2.4.3  江苏工业企业技术人员结构分析
2.4.4  江苏工业企业技师、技工状况分析
2.5  不同背景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结构的差异分析
2.5.1  企业技术人员总体结构的差异分析
2.5.2  高级技术人员年龄结构的差异分析
2.5.3  高级技术人员学历结构的差异分析
2.6  江苏工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差异分析
2.6.1  招工难现象及不同背景企业的差异分析
2.6.2  缺口最大人才、急需人才与流失率最高的人才
2.6.3  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需求分析
2.7  江苏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2.7.1  员工开发与培训状况及差异分析
2.7.2  人才引进与人力资源方面的主要问题分析
2.7.3  其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8  结论与建议
2.8.1  一般性结论
2.8.2  江苏工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状况及分析
2.8.3  分行业的人才状况及分析
2.8.4  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状况及分析
2.8.5  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2.8.6  建议与对策
3  江苏科技人才供求预测及比较分析
3.1  引言
3.2  科技人力资源统计与测量研究回顾
3.2.1  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测算
3.2.2  科技人力资源的相关变项
3.2.3  人力资源预测技术概览
3.3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和特点分析
3.3.1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规模
3.3.2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剖析
3.3.3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的特点
3.4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
3.4.1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模型建立
3.4.2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供给量预测
3.4.3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
3.4.4  江苏科技人力资源供给需求的比较分析
3.5  结论与建议
3.5.1  本章主要结论
3.5.2  政策建议
4  江苏人才管理体制与创新机制研究
4.1  序言
4.2  人才管理体系理论综述
4.2.1  人才管理及人才管理体系的内涵
4.2.2  人才管理体制与机制
4.2.3  人才管理的相关理论
4.3  江苏人才管理体制框架
4.3.1  构建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的框架
4.3.2  加强政府人才管理职能
4.3.3  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
4.4  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选择
4.4.1  人才培养机制
4.4.2  人才评价机制
4.4.3  人才选拔机制
4.4.4  人才激励机制
4.4.5  人才流动机制
4.4.6  人才保障机制
4.5  重大政策与建议
4.5.1  建立人才价值的落地政策
4.5.2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
5  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措施
5.1  创新驱动力的理论分析
5.1.1  科技创新人才个体层面的分析
5.1.2  区域创新系统层面的分析
……
6  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7  江苏省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案例
8  苏北科技人才政策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