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的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1776年美国独立。早在美国立国之初,美国就将“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对作家和发明家各自成果的权利提供保护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这一条款写进了宪法,并于1790年建立了专利和商标事务局(PTO)。从那时起,国父们就播下了鼓励技术进步的种子,在历经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后进行了产业革命,美国在学习和继承英、德实现工业化的经验的基础上,从抓制造技术创新人手,经过25年的努力,摆脱了殖民地的经济落后状况,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实际上,在美国独立后的1787年,为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被称为“小科学”的以自由发展为主、政府立法为辅、鼓励科技发展的早期科技发展政策。美国1787年费城宪法规定,科学技术、教育的自由发展不受政府的垄断和支配;积极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技术引进,奖励发明创造和推广技术应用;要进行科学立法,建立一批全国性的科技管理机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南北战争的发生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的最大历史功绩是废除了奴隶制,使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期间建立的一系列立法和有关机构奠定了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雏形。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为了动员群众参加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战争,在1862年颁布了《土地分配法》,即《宅地法》《赠地学院法》。《宅地法》规定,移民只要缴纳10美元手续费,便可占用不超过160英亩的荒地,耕种5年以后,这块土地就成为移民的财产。在《宅地法》的吸引下,大批移民涌向西部。横贯美洲大陆铁路的修筑更推动了这股向西垦殖的洪流。在西进过程中,印第安人广大肥沃的西部土地被白人夺占,从1870年至1890年,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的总人口(印第安人除外)从688万人增加到1678万人。来自国外的移民急剧增加。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期间,到美国来的外国移民总共为500多万人,而在1861~1880年的20年,外国移民就有500多万人,1881~1900年有860多万人,1900~1914年更高达1350万人以上。自1861~1914年到美国定居的移民共达2700余万之多。源源而来的移民,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成为美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移民们开垦了大量土地,从1860年至1913年,美国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9.02亿英亩,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期内,农场数目由204.4万个增加到643.7万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