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7594
  • 作      者:
    王晓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工作或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1)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起源、发展和分析框架,(2)《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国内较早运用比较创新体系的研究方法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3)提出了比较创新体系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的划分,讨论了以“绩效比较”研究为基础的国家创新能力测评的缺陷,论证了“体制比较”研究的重要性等。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晓蓉,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1996年就职于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晋升副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经济学、科技创新政策与东亚经济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运用比较创新体系的研究方法,分别研究了美国、日本、韩国和拉丁美洲创新体系的起源、演化和基本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讨论了以"绩效比较"研究为基础的国家创新能力测评的缺陷,论证了"体制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对我国在东亚地区生产网络中面临的挑战与抉择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提出并论证了后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两条道路以及我国的战略选择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的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1776年美国独立。早在美国立国之初,美国就将“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对作家和发明家各自成果的权利提供保护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这一条款写进了宪法,并于1790年建立了专利和商标事务局(PTO)。从那时起,国父们就播下了鼓励技术进步的种子,在历经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后进行了产业革命,美国在学习和继承英、德实现工业化的经验的基础上,从抓制造技术创新人手,经过25年的努力,摆脱了殖民地的经济落后状况,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实际上,在美国独立后的1787年,为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被称为“小科学”的以自由发展为主、政府立法为辅、鼓励科技发展的早期科技发展政策。美国1787年费城宪法规定,科学技术、教育的自由发展不受政府的垄断和支配;积极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技术引进,奖励发明创造和推广技术应用;要进行科学立法,建立一批全国性的科技管理机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南北战争的发生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的最大历史功绩是废除了奴隶制,使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期间建立的一系列立法和有关机构奠定了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雏形。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为了动员群众参加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战争,在1862年颁布了《土地分配法》,即《宅地法》《赠地学院法》。《宅地法》规定,移民只要缴纳10美元手续费,便可占用不超过160英亩的荒地,耕种5年以后,这块土地就成为移民的财产。在《宅地法》的吸引下,大批移民涌向西部。横贯美洲大陆铁路的修筑更推动了这股向西垦殖的洪流。在西进过程中,印第安人广大肥沃的西部土地被白人夺占,从1870年至1890年,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的总人口(印第安人除外)从688万人增加到1678万人。来自国外的移民急剧增加。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期间,到美国来的外国移民总共为500多万人,而在1861~1880年的20年,外国移民就有500多万人,1881~1900年有860多万人,1900~1914年更高达1350万人以上。自1861~1914年到美国定居的移民共达2700余万之多。源源而来的移民,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成为美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移民们开垦了大量土地,从1860年至1913年,美国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9.02亿英亩,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期内,农场数目由204.4万个增加到643.7万个。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

第一章 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与前沿问题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全球化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第三节 国家创新体系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比较创新体系与历史创新体系分析
第五节 国家创新能力测评的缺陷与体制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章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回顾与分析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变革
第三节 新经济与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第三章 日本战后国家创新体系
第一节 日本战后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
第二节 日本战后国家创新体系的优势和危机
第三节 日本在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中为什么半途而废
第四节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10年的日本创新体系及其启示

第四章 东亚和拉丁美洲的创新体系
第一节 东亚地区创新体系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创新体系
第三节 东亚和拉美创新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附录案例研究:韩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进

第五章 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面临的挑战与抉择——比较历史创新体系分析
第一节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与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中国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与成功的经济追赶经验不符:经济史的透视
第三节 中国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能否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第四节 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第六章 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两条道路与我国的选择
第二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
第三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并高度关注第六次长波
第四节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