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7810
  • 作      者:
    姚琳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姚琳,女,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先后在《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5部,主持、主研10余项省部级课题,成果曾获重庆市高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比较教育、外国教育史、女子教育、教师教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女子教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子接受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女性的自我价值感、能力感,消除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促进男女平等,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承担着提高整个国民文化教育水平的重任。正因为如此,女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现代教育文库: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研究》全面回顾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变革的背景,以及主妇学校、主日学校、慈善学校等初等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深入探索了女王学院、贝德福德学院、北伦敦学院、卡姆顿中学、切滕汉姆学院等女子中等教育的改革路径、联盟及法案,亦论述了女子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从而探求女子教育变革对英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以及19世纪中后期女子教育变革的特点和社会历史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学院给中产阶级女性开设的这些课程代表尝试传授人们认为适合一位“年轻女士”的知识和技巧,参加这些课程的学生大多数是年轻的女孩和女人,比如1851年曼彻斯特学院全部253个学生里,有162个年龄不超过14岁。这些课程包括英语、弹钢琴、绘画、养花、针线活等,其中英语教学相当分量的注意力放在了演讲词、谈话和写作的艺术上,内容不仅仅是信笺书写还有账单书写、做出纳记录、密封信笺等,这样的技能可能帮助年轻女性更胜任中产阶级宗教仪式的“呼唤”,同时在未来家庭主妇的位置上游刃有余,其他的科目则可以填补年轻女性的闲暇时光并修饰她们的母性。1851年后学院又开设了晨舞课程,这是教授女性中产阶级礼仪的一种重要方式,毕竟在19世纪社交舞会是年轻女性遇到未来合适丈夫的重要社会场合。19世纪60年代后,人们在课程中又引入了训练课程,这被认为是提升女性健康程度的一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还尝试性地开设了拉丁语、哲学、天文学等课程,但从总体上看给年轻女性开设的课程都是更重视社会科目而不是学术科目,其目的还是让女性同学成为“好妻子、好姐妹、好母亲”。尽管不同的学院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也在发生改变,但主体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包括阅读、写作、针线活、弹钢琴、风景、人物绘画和地理等。虽然学院面向中产阶级“年轻女士”开设的课程几乎不包括男孩子课堂里学习的一系列科学和数学知识,但学院的教育还是给女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女学生不仅仅能参加各项“公共”考试,在学院里还跟男同学一样能争取部分的奖项和奖学金。
  我们看到,无论是在机械学院还是在工人学院,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任务,即给中产阶级女性开设的这些课程应该可以增强女性学生的特性,让她们在婚姻市场中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也让她们为学术成功做足准备。换言之,学院为中产阶级女性提供的教育能让她们同时为家庭生活和就业做好准备。这样做的结果是,如果一个年轻的中产阶级女性没能找到丈夫,她的教育也不会“白费”,因为她有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技能,毕竟在19世纪80年代付薪的工作里已经出现了“年轻女士”的身影。
  2.工人阶级女性的课程
  与中产阶级“女士”参加白天和下午的课程相比,工人阶级女性由于受经济和时间的影响,只能参加晚上的课程。她们通常一周的费用是几便士。大多数学院为工人阶级女性开设的课程只覆盖范围狭窄的课程,即阅读、写作、算数、平常的缝纫活和一些有限的通用知识,目的是给她们提供发展中的初等教育。
  如前所述,学院里给中产阶级年轻女孩提供的教育是让她们同时为家庭生活和就业做好准备,而为工人阶级女性提供的课程学习更多的是基于前者而不是后者。即学院对工人阶级女性培养的方向通常与妻子、母亲的角色相关,“贤妻良母”的思想几乎主宰了工人阶级女性的全部课程。在大多数的学院里,会为工人阶级女性开设如阅读、写作、算数、平常的缝纫活等一些通用知识课程。如1846年,在克尔斯托、霍姆菲尔斯和霍恩利等地的学院为工人阶级女性开设了夜课。霍姆菲尔斯学院的每周费用是两便士,在那有23名女性学习写作、算术、缝纫和编织等课程;在克尔斯托,老师们在学生上缝纫课时为她们朗读,边读边解释其中内容,让学生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娱乐。1847年在维克菲尔德学院和霍尔贝克学院,分别有33名和50名女性去上阅读、写作、算术课。①然而,工人阶级女性的课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19世纪中后期,它的内容明显扩大了,不只是包括3R课程和缝纫,女性学习类课程明显增加了。1870年在托普阿,像3R、歌唱、绘画、语法这些课程男女都可以学习;1872年在普德士,女性可以学习英语语法、听写、绘画、音韵学以及3R课程;1861年在黑尔法克斯,女同学们学习的是3R、缝纫、听写、语法、地理和历史;而在诺斯兰姆的女性还可以学习地理和“通信”(可能就是书信写作)。1859年在胡德斯菲尔德的学院中新增了历史课和作曲课,虽然在这所学校中主要的学习内容还是3R和地理课,但学校还是为女性开设了十种不同的科目。
  ……
展开
目录
序言
绪论研究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国内外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
三、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变革的背景
一、19世纪中叶以前女子教育的保守与滞后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宪政改革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
四、文化启蒙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
五、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
六、杰出女权主义者的推进

第二章 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
一、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子初等教育
(一)女子学校的发展
(二)女子教育的贵族化倾向
二、工人阶级家庭的女子初等教育
(一)主妇学校
(二)主日学校
(三)慈善学校
(四)日校
三、公立女子初等教育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女子中等教育的改革
一、学校调查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对女子中等教育的呼吁
二、《捐赠学校法案》的颁布及实施
三、“女子教育联盟”及“公立走读学校联合会”的成立
四、典型女子中等学校个案
(一)女王学院
(二)贝德福德学院
(三)北伦敦学院
(四)卡姆顿中学
(五)切滕汉姆学院

第四章 女子高等教育的兴起与突破
一、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轫
(一)格顿学院
……
第五章 女子成人教育的发展
第六章 女子教育变革对英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第七章 对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变革的分析与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