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读社会转型
第一节社会转型相关理论
一、社会形态论
要认清、把握社会转型的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了解社会形态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形态、发展阶段,并清楚当今我们所处社会阶段的特点。为此,我们首先要从社会形态相关理论着手。社会形态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观察社会的重要视角,它帮助我们对社会的把握能够形成一幅清晰的、分门别类的图景,当然更是色彩斑斓的图景。当代世界的社会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从多种维度加以洞察,分析诸如社会形态解释系统中的“内核”与“外围”、不同维度社会形态之间的匹配等方法论问题。
所谓社会形态,是对社会基本性质及典型特征的归结、概括与划分,并能表征特定社会及其现象的基本性或典型性,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复杂的结构、互动方式和组织构成了不同时期、不同水平与层次的社会形态①。每一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存在,都会改变社会产品的总剩余与总分配的形式,从而导致其作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具体体现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不断演进过程。
要区别社会形态,首先就需要厘清几个概念,例如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的内部构成等。按照之前的概念界定,很多人将社会形态默认为是社会经济形态,这里指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人质疑上述观点,认为应该区别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基于该立场的观点将后者看作是前者范畴中的一个层面或一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形态是包括社会经济形态在内的一大范畴。从内涵上讲,则有很多的解说。如有人认为,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到的社会经济形态概念,实际上是指社会的所有制形态,而有的观点则称之为所有制形式;有的观点从要素范畴上加以分析,认为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的,而社会经济形态则仅仅属于生产方式以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涉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生产、交换、分配、流通领域内的特殊结合方式,不包括政治与社会意识等要素。在这里,我们将社会经济形态视为社会形态范畴中的一个要素。承接上述对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的观点,有学者对社会形态的内部构成作了更进一步的区分。不过,在具体说明时也有一些差别。有论者认为,社会形态包括社会所有制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具来划分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形态是根据社会经济的性质和发展形式来划分社会时代。也有的论者依据构成主从的逻辑顺序,将社会形态分为生产力社会形态、交换社会形态和所有制社会形态。在此所说的“生产力社会形态”概念,实际上就是指“社会技术形态”。有的论者把一切社会要素都纳入社会形态之中,认为可根据社会形态内部的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各个构成部分,相应地称作社会的技术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文化形态)等,并认为它们组成统一完整的社会体系②。
关于社会形态理论,较有影响力的三种形态说分别为三大形态说、四大形态说、五大形态说。四大形态说将社会分为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志;五大社会形态主要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