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调整课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教材内容明确、运动强度较小、练习手段有趣。通常,此类课是以加快机体恢复速度、加速消除疲劳为主要任务。教练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机体恢复的程度、运动员在课中的精神状态等问题。通常,在连续两三次大负荷训练课后安排一次此课,以促使机体得以超量恢复。
检查课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检查内容多样、强度相对最大、手段相对集中、过程安排紧凑、形式贴近实战。显然,此类课是以检查训练效果为主要任务。检查内容可以是竞技能力的某一方面、某一因素或整体实战能力。通常,检查此类问题的时间和方式安排应该在设计和制定训练计划时一并考虑。二、训练课的组织形式由于训练对象水平不齐、训练任务不同、体重级别各异、场地器材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许多教练员为训练课的组织安排大伤脑筋。实践中,许多富有经验的教练员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训练课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益,往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组织方式进行训练。通常,训练课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体式、分组式、全体式和循环式4种。
个体式的组织形式是指运动员根据分配的具体训练任务,在无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独自进行某一练习内容的方式。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可使教练员因人而异地安排训练任务,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可使运动员利用有限时间解决自己的具体问题。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是:运动员心理负荷的刺激较小,缺乏比赛负荷压力。
分组式的组织形式是指教练员根据人数较多、任务不同的情况,将队员分成若干组别同时进行不同练习内容的方式。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可使不同职责的运动员完成相应训练任务,可培养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性和集体性,可在同一时间内解决多种训练任务。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是:主教练全面检查训练质量、监督训练的实施会有些困难。
全体式的组织形式是指组织全体队员同时完成同一训练任务而进行的同一练习内容的方式。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可使全体队员高度集中地完成共同训练任务,可培养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性和组织性,可在同一时间段内解决各种共性问题。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是:不易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训练,较易限制优秀运动员个性的发展与提高。
循环式的组织形式是指将多种练习设为“站”后,让队员依次循环往返地完成各“站”的练习。此方式亦称循环法。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可使全体队员相对集中地完成不同的训练任务,可培养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在同一时间段内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是:不易同期安排不同负荷性质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手段。
四、训练课的教案设计
训练课的教案是运动训练工程规划、训练计划、训练大纲的纵深延伸,是具体训练实施的行动纲领,是训练工程实践活动的指导依据。因此,制定科学的训练教案,是历来深受教练员高度重视和认真践行的工作。但是设计和制定一份好的训练计划并不容易。通常,适宜的训练教案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教案内容的连续性。训练课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最小训练单元。漫长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由多种训练单元有机链接而成。因此,各个训练课的教案内容,也应体现系统性和连续性特点。要想做到各个训练课训练内容的连续性,就必须认真研究专项运动训练内容的构成体系和专项竞技能力的构成体系,就必须深入研究不同时期的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的具体内容,就必须懂得各项竞技能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教案内容的主体性。训练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练员起主导作用,运动员起主体作用。显然,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只起组织指导训练作用,运动员则起通过自身训练,获得竞技能力的主体作用。因此,好的教案不是那些能让教练员指导的教案,而是能让运动员练到、掌握、提高竞技能力的教案。所以,训练课的教案应该围绕运动训练的主体设计,能使运动员通过教案指导获得能力。
教案内容的简明性。训练课的教案与普通中学和高校的课堂教案不同。这是不同专项竞技运动特征和不同专项运动规律所定。因此,训练教案的设计应该体现:因项、因人、因课、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应该体现个性化、创新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应该体现任务上的具体性,内容上的概要性,结构上的框架性。具体地说,教案的设计应注意内容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不要过于封闭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