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一儿求学哈佛、麻省理工和耶鲁,分别成为律师、投行副总和医生博士,其对孩子们的教育和职业规划堪称完美,一个成功或有偶然,个个成功必有诀窍。——酷爸教子心得不可不读。
从AT&T起步,历经爱立信,富士康和华为,从技术精英到名企高管,成就个人职业辉煌,美国职场经验丰富。——留学精英职场晋阶秘籍不可不看。
《从常春藤到华尔街》中,作者将他在美国求学、工作、生活30多年的宝贵经验与广大心怀美国留学梦的中国家庭分享。其中涵盖了作者的教子心得,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环境介绍,美国学院、大学与研究生介绍,以及如何在美国工作、生活等等的全方位攻略,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能在不同阶段里因为阅读本书而有所收获。
第一篇 去美国留学
引言 到美国留学
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的美国,教育是国强民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从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吸引了全球人才移入,带来精英、财富、创新、知识与活力,将美国打造成世界熔炉。在这里可以见到全世界200个国家的移民与文化,相互激荡,彼此学习。美国教育方式讲究启发、诱导、创新、领导力,重视完整的均衡发展。体育、美育、群育与纯粹的课业学习都能得到同样重视。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创意、批判式思维方式,培育开放的心胸、表达能力、组织与领导力,培育未来的领袖人才。
美国的立国精神与基本价值观在于自由、平等、信任、法治、守时与尊重追求幸福的权利。由于出于信任,所以在美国所有文件上只需要本人签名,完全没有盖印章这个观念;出于尊重彼此为原则,美国政府起初都会将每个美国公民的本性定义为“善良的公民”,除非发现有人为非作歹;因为守法,所以即使美国公路两旁空无一人,没有照相装置,公民也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上下车,绝对先下后上,进出电梯,一定先出后入,相互礼让,彼此尊重。在美国生活,每天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对不起”、“谢谢”,基本上美国的整体大环境整洁干净、空气清新、交通有序、食品安全,几乎零污染、低噪音,是理想的居住生活环境。
教育是强国富民的百年大计,美国大学尤其执世界高等教育牛耳。在最新的《时代》杂志2012—2013年度全球高等教育世界最佳大学排名榜(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与汤姆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合办)上,依据教学、研究、知识传承以及国际视野这些高等教育最主要指标综合评比后,产生出全球最佳大学名单。在排名全球最佳25所大学里,其中有20所位于美国。在高等教育指标上,遥遥领先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详细名单请参考本书第四篇。)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到美国就读中小学也值得考虑。在纯粹的英语学习生活环境中(许多学校还规定需要学习其他外语),能打小接触启发式的学习环境、创新的思维方式,增强沟通与自我表达能力,并且学到比较实际的生活教育。读书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还要能将所学应用在日常生活与改善未来上,美国教育有相当多的内容都建立在实用基础上。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社会达尔文理论,不仅在英国,也同时广泛反映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上。他强调知识的价值首先应该考虑“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即“知识最主要的价值是什么?”课程表制定之前,首先要确定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教科内容能够对成功的生活作出实质性贡献,培养自信快乐的学生比学习课目本身还重要。
在学校读万卷书,到美国行万里路。扩展孩子的格局视野、增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接触全球各民族、开放心胸想法、适应不同文化、造就德智体群各方面均衡的完整人格,都是留学美国的原因。但是由于每个人资质与独立性不同,因而何时到美国留学的时间具有针对性,最好因人而异。我会在以下几章里,循序渐进地分享我在美国生活、求学、工作30多年的实地体验与体会。从申请学校、职场生涯规划、求职找事、美国文化、家庭教育、生活须知各方面,提供在美国读书、生活、职场发展的全方位攻略。
依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 2011年至2012年间,全美大学里一共有764495名国际学生,来自几乎全球每一个国家与地区,比上一年度多了5.7%。2012年到2013年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共有235000位,又比前一年增长了21%。即使世界经济再不景气,到美国求学的国际学生仍然有增无减。依据《华尔街日报》2013年11月11日的报道统计,每年来美留学的外国学生给美国带来了240亿美元的收入。
双方交流,互通有无。如果有计划出国读书,除了单纯的求学外,多接触美国风土民情、企业文化,从不同方面亲身实际感受这个国家之所以强盛的原因,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开放胸襟,提升气度,相信会为自己带来更多课本以外的收获,终身受益无穷。
第一章我的常春藤孩子——儿女教育成长全纪录
患难见真情——大女儿的经历
由于我们特别早婚,大女儿华宜诞生时,我还是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经济上非常拮据,妻子贝贝晚间到高中夜间部教书,我的大学三四年级生活则在读书、打工、洗尿片中度过。下雨天的时候,我们在空荡的房间里架上一条长绳用来挂洗干净的衣服,等着衣服慢慢阴干。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周末带着女儿一块出去逛菜市场,在外面吃一顿饭然后买下周一星期的菜回家。过了将近一年攒了一点钱,买了一套简单的音响可以听听音乐与新闻,稍微解放一下。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挥洒着与所有其他大学生不同的青春岁月,让我们永远难忘。不管手头多么困难,我们一定尽可能挪出经费给女儿买儿童读物,陪她一起念书、讲故事,陪着她画图、听音乐、憧憬未来。
大女儿华宜从小非常乖巧,出生后晚间很少夜哭闹床。平常每天早晨我们抱她到托儿所,下班下学后再接回家。星期天是我们唯一可以睡懒觉的早晨,她会抱着唯一的玩伴——一条陪她长大的小毯子,幻想着自己有个一起玩的朋友,度过一个人在小床上的时光。从不吵闹,静静等我们起床。由于她的小名是小宝,因此她给这个虚构的朋友取名叫作大明,我们经由小宝听到大明的许多故事。人的一生仅有一次,如今回想起来,我或许应该等到有一定事业基础攒够了钱,再成家有孩子,就可以给孩子一个稍微丰盛的环境。但是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说不定有了成功事业,我们就没有时间每天陪着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了。华宜是个早熟、聪明、长得又漂亮的孩子,大大的眼睛,特别会说话,从小受到亲友邻居疼爱。在我们过苦日子的那段时间,陪伴着我们,带给我们无尽的希望与欢笑。从另一个角度说,当年20岁的我们就像是与华宜一起长大的大孩子。也由于生活不宽裕,现在能找到的当年的相片实在很少,我不得不承认未能给她一个富裕美好的童年,心里还是难免有些遗憾。
华宜从幼儿园开始在美国上学,一路到博士都是纯美式的教育环境。但是由于我们的坚持以及母亲一直与我们同住,我规定所有孩子在家都必须讲中文。直到今天,我们与孩子的言谈交流仍然完全以中文为主。华宜天生具有领袖气质,从小就能看到身边的孩子帮她拿书、提东西、听她指挥,这个情形从在家里管教弟妹,一直延续到长大后的职场上。至于读书的学校,一方面没有比较与经验,同时限于经济因素,华宜一直到高中毕业,都就读于公立学校。由于我的工作改变,她从德州达拉斯,转到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加州洛杉矶,然后毕业于达拉斯北郊 Richardson(理查森)市的 J.J. Pearce(J.J.皮尔斯)高中。在她高三自己开车上学前,我们每天接送,接触了许多她的同学、其他学生的父母,参加了无数次家长会,见识了学校以外的课外活动(有学校举办的活动,也有与学校完全无关的校外团体),更亲身陪孩子走过青少年的叛逆期。在这些经历之后我们决定将两个较小的孩子从公立学校转到私立学校。
公、私立学校的不同,对我们来说,最主要在于私立学校重视品德教育,严格禁止我们无法接受的一些行为(酗酒、吸毒、参加帮派)与打扮(纹身、打多个耳洞等)。相对于学习成绩而言,品德行为与价值观才是关注的重点。坦白说,国人一般习惯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可外扬,并不是每个送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孩子都学业杰出、孝顺友爱、表现优异、就读常春藤名校。许多国内来的孩子在留学的浪潮里因为种种原因迷失进而被淹没,但是这些负面的故事多半没有报道,大家听到的往往是那些出类拔萃的故事,但是那些杰出的例子不能代表全部。我在美国待了30多年,亲身经历过许多不幸的事情。朋友的女儿在中学青少年期交友不慎而怀孕,让父母痛不欲生;高中男孩子在大街上与人飚车,出车祸当场死亡;吸毒斗殴这种事情也经常都有发生。我想强调,青少年问题不会因为跑到美国读书就不存在。
有时候孩子因为寂寞想家,需要抱团起哄。在国内的父母不惜投入大量金钱弥补自己不能在身边照顾孩子的遗憾,加上华人青少年受到欺负时,很自然会结党在一块互相帮助,也同时染上坏习性。橘逾淮北而为枳,吃起来口味不同,但是其性质本来为一物,唯有培育良善正直的本性,借助大环境的熏陶、父母师友的勉励,造就气质。
华宜外形亮丽,从初中起身边就有众多追求者围绕,我们立下的每晚按时回家的规矩一再被挑战打破。开始说好9点,一定拖到10点,如果改成10点,当然变成11点以后。我们不开车,自然会有男孩子提供接送,然而青少年血气方刚地飚车,让我们更不放心。尤其当女儿到了自己能开车的年龄就更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到处奔腾,我们又要担心她开车是否安全,又怕女孩子晚间在外头吃亏,在她青少年期间我们常常晚间守夜,不得安宁。但是她很有主见,知道读书重要,所以课业上一直维持第一名的成绩,从不用我们操心。
在美国,教育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方式与国内非常不同。国内的父母具有权威,而在这里孩子乖乖听话那套不但行不通,还可能在高压下反弹,适得其反。完全依照一般美式的自由放任更让人操心,中西方价值观上的许多分歧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试过多次后,我们回归大禹治水的疏导一途。疏导是有了一定的方向,在旁边支持导引,尽量不正面冲突,多花时间彼此沟通了解,甚至参与其间,一起度过。以电玩为例,那个时代虽然没有智能手机,但是许多青少年沉迷游戏机和台式机电玩。责罚规劝都无效后,我改成陪着一起玩,但是有次数与时间限制。功课做完了,可以放松多玩会儿,但是一定等到功课写完后才能开动。经过反复练习,我也成为几项电玩游戏高手,还得过大赛亚军,成为了孩子们想要挑战的对象,而不是一味管制的权威。家里购置了多种机器与游戏软件,我常常陪着两个大的孩子一块享乐其中,又不必担心他们出去结交坏朋友。
诸如此类例子还有许多,美国小孩子沉迷的收集或游戏活动不是恒久不变的,我们做家长的也需要与时俱进,从收集球卡、动画人物、玩具等等都能陪着他们一同从中得到乐趣。有一度最红火的玩具是卷心菜娃娃,后来又有狮子王,90年代后期出现毛绒动物玩偶,同一种设计,但是有超过数百种的服装颜色与装饰,非常抢手,很难买到。我们(尤其是妻子贝贝)时常一大早店面没开,就在门口排队给每个孩子购买他们想要的玩具,然后作为获得好成绩的嘉奖。那一大堆各式玩具在孩子们长大后,大部分送出去给了别的孩子,然而送出去的不仅是我们与孩子一起欢笑成长的回忆,也是我们分享幼人之幼的爱心。
除了在一起玩乐,我不断给孩子购买各种书籍,陪着他们一起阅读,带领他们接触不同领域,扩展兴趣,提升眼光。幼小的时候陪他们看画册,以各国童话故事书为主,在他们想象的世界里,会有许多有趣的任务和情节。我们花很多时间挑选内容有益、增长见识的好书,阅读的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发挥想象力。想象力引领创新,通过书本培养的智力和得到的成长与单向的电玩或看电视完全不同。
另外,我和孩子花许多时间在棋盘与扑克牌上。在孩子的幼儿园时代,我就设计各种益智扑克牌游戏,但是绝对禁止赌博。随着年岁增长,游戏内容渐渐提升到拱猪、桥牌这些比较复杂、需要思考的游戏。我以这样一种扑克牌游戏开始带领他们进入这个领域:先将54张牌全部翻面排列成一个大矩阵,然后大家轮流翻开任意两张牌,如果同样大小,比方都是8,不论是方片还是红心都算赢,将两张牌朝下放在自己前面,然后继续翻两张,直到翻开的两张牌不一样为止,两张牌若是不同继续反面朝上放回,换下一家尝试。游戏的规则非常简单,但是能训练记忆力,在很短时间内,记住不同牌的位置,记忆力强的人获胜。同样的道理,打桥牌的时候,也需要记牌,需要动脑筋想策略和出牌顺序,重点是需要用脑思考,而不是迷惑在表面的声光画面里头。
好不容易拉扯到高中毕业,又面临申请学校、选择专业等问题。华宜当时的男朋友希望他们能申请同一所大学,甚至希望她干脆跟他算了,我们实在心惊胆跳,以她优异的成绩与天赋,千万不能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由于参加各种辩论比赛以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华宜有机会到外地大学校园参访,这激发了她上好大学的热情。1994年初春的一个下午,信箱里收到麻省理工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欣喜若狂。华宜决定放弃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与其他所有学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踏上赴波士顿求学的远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