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毕业训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93942
  • 作      者:
    杨叔子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毕业训词》第一本筛选收录近百年著名大学校长毕业训词的图书,涵盖了民国时期和新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校长;与其说是毕业演讲,不如说是人生指导,语言古朴有力,极具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收录诸多散佚的毕业训词,具有史料价值;聆听大师的教诲,把握毕业后的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0余所大学的兼职、客座、顾问、名誉教授。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与教学重要奖励20余项。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毕业训词》收录了50余篇中国近现代最有影响力大学校长的毕业训词,包括北京大学之父蔡元培,清华大学之父曹云祥,北京大学刍狗蒋梦麟,中山大学之父邹鲁,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等等。这些训词涵盖了大学生应如何应对就业即失业,铁饭碗,走后门,坚守职业道德等毕业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应继续学问,不要辜负大学,更不能放弃理想和信念。本书引经据典,对时事进行了深刻的点评,时至今日,仍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师范生之责任
  ——一九一三年陈宝泉在北京高师英语部理化部甲班学生毕业式上的训词
  今日为本校举行第一次毕业式之期,诸生成绩多属优美,曷胜忻慰。虽然,毕业云者,谓于确定期限内毕其应修之学业,非谓学业完足而弗资深造也。况师范生在修业时仅负成己之责任,至毕业后则兼负成人之责任。故鄙人所深冀于诸生者,在具有责任心而已,而所以保持此责任心者,在有高尚之思想与坚忍之志操。往者吾国之毕业师范者,其钻研未始不精且博,其期许未始不远且大。迨涉世稍深,或歆于俗利而隳厥初衷,或疲于本务而挫其锐念。无他,高尚之思想低缩一分,其责任心亦随之低缩一分;坚忍之志操消磨一分,其责任心亦因之消磨一分。驯致纷骛之极,视学校如传舍,敷衍既久,等教育于弁髦。而凡所谓成己成人之责任心,乃任其澌灭而无复顾惜。吾国岁糜若干教育费,储育师范而于教育上卒未收明确之效果者,胥是之由。夫教育为国家命脉,师范为教育胚胎,故师范之责任直接以发达教育,即间接以巩翼国家。诸生殖学甄行,觥觥竞爽,异日所造就曷可涯量?第人之植身,萌于家庭,滋茁于学校,而盘根错节于社会。微之不慎,恐不免有惑于歧趋,误于转念者,此则大可虑也。抑尤有进者,近自民政揭幕,积锢铲除,凡属国民,均各有当尽之责务而不容丝毫假借,侥幸者必不可以久居,弛缓者必不足以争存。固已较然无疑。诸生持其贞固不渝之目的,奋其强毅不挠之精神,以教育事业为第二生命,以师范名誉为无上财产。默观世界文明之趋势,熟审吾国学术之缺点,以挹注而匡补之。俾幼稚学界焕发异彩,以为我民国光,即本校亦与有荣施焉。唯诸生勉之。
  转载自《退思斋诗文存》,书说类,第100~102页
  立志与自新
  ——一九一七年张伯苓为南开中学毕业班赠言
  今日为时甚促,不获与毕业诸生作竟日谈,惟临别赠言,贵精不贵多。且平时每星期三之修身班演讲,诸生苟能悉记不忘,便已为益宏多,然在今日喋喋也。诸生居此四年,明岁虽仍有留校不去者,然究竟非全数。一旦分离升转他校,或置身社会,总宜先立定宗旨。盖青年人平日埋首学校,所练习所得者,均为养吾身心,长吾志气之具,出而遇风波险阻,恃吾心志以抵触之。正道所在,他非计也。非然者随波逐流,图暂时之苟活,失一生之人格,则生命何足贵哉!且夫今日正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倡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设无志者也,则飘萍靡定终无所成,与禽兽何异?舟之浮海,行必有方,使无准的,达岸何时?如今日国家者,岂非失向孤舟颠簸于狂风巨浪中耶!诸生果如此舟,则莫如投之海洋以自沉,使尚欲有为于国中也。望各立尔志,急图自新。志不必尽同,亦不必尽信人言;一己所得,未必便合人意,人云亦云,殊非立身之道。盖人贵有价值者,一己之决断力耳。今日毕业,正中学学业之结束期,非学便于此止也。出而问世,不可浪用,不可放用,不可乱用,深求专学,尤望不可自萎。临别忠言,语短情长,听之择之,是在诸生矣!
  载《校风》第五十一期“特别增刊”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一九三八年张伯苓在南开中学对毕业生的讲话
  中华民族决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中国几百年来,不能说没有人才。但所有的人才,都是居于下位,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现在好了,这也是中国的国运,我们有好的人才,他就能属于领导的地位,只要我们全民族信仰他,再献出我们的汗和血,去供他自由调遣与使用。敌人的火炮虽厉害,终是烤干不了我们的红红的血的,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悲观的呢?我们有广大的土地,我们有众多的人民,只要力量能集中,精力不浪费,我们一定……
  可是,话又得说回来哪,日本也并非弱敌!中华民族就要渡过这千钧一发的难关,也得花上相当的代价。我们现在固然已受到相当痛苦了,但我们要想着未来的更大的痛苦。我们要以安闲的心情,去接受、去渡过这更苦难的日子。现在我们没有后悔,我们只有打下去,在战争中去创造新民族,去建设新国家。我们应当感谢日本,他给我们全民族指示了应走的道路。那就是日本以为对的,我们认为是不对的,日本认为不对的,我们认为是对的!
  我既然不想做官,我自然不会偏袒于某一方面。我只知道国家民族的利益,在民族利益第一的前提下,我既然负了这责任,当然有义务促进各党派更进一步之合作。不久我就要到汉口去了,也许就葬此身于敌人的炮弹片中。但,既然是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又用到自己,当然应舍此身以报国。我老了,我还等待什么?我只求报国机会的到来。
  你们都是南开的学生,你们都应该爱护南开的精神!南开学校的创办人严范孙先生,他的伟大的人格与高远的见解,处处值得“南开的人”警醒!当满清末年政治腐败到极点的时候,严先生鉴到袁世凯是人才,但是满清政府不能用。当袁氏解甲归田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怕得罪清廷,不敢去送他。独严先生置个人私事于不顾,单个儿去送行。后袁氏上台了,找严先生任这样部长,那样部长,三番五次的催请,三番五次都拒绝了。严先生意思,他去送袁氏,只是爱惜真才,并无半点儿为自己留地步的打算。我得着严先生这一点启示,毕生奉行不倦,硬干去,死干去,终能为中华民族造出了一些人才,终能使日本人知道中华民族尚有些青年是不可侮的,是值得他们注意的。侥幸得很,南开学校的创办者是严范孙先生,你们是南开学生,你们得体会着南开的精神努力干去。抗战的最后胜利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建国事业是你们的,你们努力干吧!
  转载自《南开校友》第三卷第九期
  ……
展开
目录
民国著名大学校长毕业训词<br /><br /><br /><br />师范生之责任<br /><br /><br /><br />立志与自新<br /><br /><br /><br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br /><br /><br /><br />承五四之精神,担救国之重任<br /><br /><br /><br />同学来日之责任甚大<br /><br /><br /><br />谦<br /><br /><br /><br />恕<br /><br /><br /><br />大学生之利益与责任<br /><br /><br /><br />以奋斗之精神,行逆境之人生<br /><br /><br /><br />成功的代阶<br /><br /><br /><br />保持科学的态度<br /><br /><br /><br />奋斗,续学,耐劳<br /><br /><br /><br />为官贪财足以亡国<br /><br /><br /><br />社会学校化的条件<br /><br /><br /><br />……&nbs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