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心培养专注力
一天傍晚,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好了晚饭。保姆姐姐忙着去厨房里收拾碗筷,熊爸爸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我牵着当当熊的小手,走出了家门。
我们要去院子里溜达一会儿。当当熊很开心,他在期待着什么。
“妈妈,今天我们还玩游戏吗?”
“当然。”
“那你有没有想到新游戏啊?昨天的游戏我今天可不想玩了!”
“想到了啊!妈妈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你一定会喜欢的!”
“太好了!”当当熊开心地拍起了小巴掌。
我们在院子里慢慢地走着。三岁的当当熊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规律:晚饭后和妈妈去散一会儿步。散步后,回到家里,爸爸已经去了他的工作室,保姆姐姐也会去附近的夜校学习电脑操作,他会和亲爱的妈妈单独待在一起,专心地玩好一会儿游戏。
天渐渐黑了,散步结束了。我和当当熊回到家里。家里很安静,爸爸和保姆姐姐果然都走了。当当熊开心地说:“妈妈,开始吧!让我们安安静静、开开心心地玩吧!”
“好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开始和当当熊玩起来。
我的“一小时免打扰”计划
这快乐又奇特的一幕,从当当熊两岁半开始,到当当熊上小学为止,每天晚上都会在我们家上演。
我将这称之为“一小时免打扰”计划。这个计划,是当当熊两岁多的时候,由我向熊爸爸和保姆姐姐郑重提出来的。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熊爸爸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把自己的电脑、书籍一股脑搬了过去,而且还替保姆姐姐去电脑夜校报名缴费。
我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最初的目的只有一个:我要好好培养当当熊的专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学习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坐不住,比如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找东西吃;上课爱分心,讲话,做小动作,甚至吃东西,等等。其实我自己也是个注意力很差的人,小时候天天上课做小动作、找同学讲话,为此没有少挨骂少罚站。就是到了现在,我已经快“奔五”的年龄了,写作、备课时也难以集中注意力二十分钟以上,总是写着写着,就要停下来喝口茶呀,看一眼电视呀,或者听一小段音乐,等等。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缺点,严重影响到我的工作效率,令我苦恼了许多年!因此,自把当当熊从医院抱回家的那天开始,我就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培养当当熊的注意力。终于,我想到了这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
那么,为什么我要设计这样“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呢?这是因为我在抚育当当熊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每次当当熊专注地观察某个事物,或者玩某个玩具或者游戏时,总是会被人打扰,一会儿奶奶来问:“当当熊,你渴了吗?来,喝点水!”一会儿爷爷来问:“当当熊,爷爷要出去遛弯了,你要不要跟爷爷去买吃的?”一会儿,爸爸来说:“当当熊,爸爸下班了,来,让爸爸亲一个。”一会儿保姆姐姐说:“看你,口水都流到衣服上了,你先等下玩,让姐姐帮你擦擦!”就这样,当当熊每天都会一次次地被打扰、中断他所专注的事物或者游戏。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会想:许多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大概就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吧?一方面,六岁前的孩子大多待在家里,待在这样处处充满干扰的环境里,另一方面,孩子的各种学习品质、思维习惯等,都是在六岁前培养形成的,所以,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比较差的!
所以,我认定如果要在培养当当熊的专注力上取得成效,就需要用一点特别的心思、用某个特别的措施才行!基于这个考虑,我制定了这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
这个计划很简单:每天晚上请家里的其他所有人都离开,由我单独陪当当熊玩。并且,在和当当熊玩的过程中,我始终努力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看电视,尽量不接电话,不想别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和当当熊一起玩着他感兴趣的各种游戏。
“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好处多多
从两岁半开始,到当当熊六岁上小学前结束,我把“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坚持了三年半。这可真是极不容易的三年半啊。这三年半的每天晚上,熊妈妈我都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事务,陪当当熊玩上一两个小时。在这一两个小时里,我必须精神饱满,兴致高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当当熊,让当当熊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仅此一项,就够累人的。而且,我还得根据当当熊的心理需要、年龄特点等,设计一些游戏,准备好一些有趣的玩具、道具等,来满足当当熊那颗有着旺盛求知欲的心。
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我还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理解当当熊的内心需要,正确解读当当熊的行为,让自己的努力成为一种正能量,真正提高当当熊的注意力,而不是阻碍当当熊心智的发展,让当当熊厌倦学习,甚至厌恶妈妈的陪伴。
我的这些努力和辛劳,在我和当当熊的巨大收获面前,实在太值得了。这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好处多多,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令当当熊的专注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渐渐长大的当当熊,越来越显示出做事专注的良好品质。三年多的训练,让当当熊养成了极好的习惯:一旦开始做某事,就不再分心,善始善终地把这件事情做好。
比如,当当熊在教室里上课时,很少会分心。他的小学班主任曾多次对我说:“他上课的时候眼睛总是跟着老师转,我很少遇到这么专心的孩子!”因为上课专心,他的功课一直很好,从来不需要另请家教或者上补习班。
当当熊小学三年级后,我们家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当当熊有了独立的卧室,卧室里配备了电脑,并且可以上网。从那以后,经常有小同学放学后来我们家玩。于是我们家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好几个小同学来了,挤在当当熊的卧室里玩电脑,当当熊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饭桌上写作业。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呀?”他说:“不急,我先把作业写完!”
“哦,那你以后可以回家后先和同学玩一会儿,等同学走了再写作业。”
“不行。我喜欢先把作业做完,这样才好安心地玩。”当当熊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安慰说,“没事的!让他们先玩会儿,我习惯了先把作业做完!放心啦,我不会分心的!”
因此,许多爸爸妈妈来我们家领孩子,总是对这个情景大为惊叹。
自从当当熊高中开始主攻奥数后,他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原因就是专注地做题目,一不留神时间就错过了。
常言说,普通人做事靠智慧,高手做事靠习惯。当当熊的这个习惯,令他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快跑,学习效率极高。他不仅数学学得好,高中拿到全国数学竞赛省赛区预赛和决赛第一名,也能用英语自如地和外国友人交流。初三的时候五门主课四门名列年级第一,总分每次大考都是年级第一。他小学时自学了Flash制作和软件编程,精通电脑维修,是电影发烧友,能拉小提琴,会下国际象棋,会打桥牌和斯诺克,同时,他还是个网络游戏发烧友,几乎每天都要小玩一会儿。林林总总的技艺,都是当当熊上学和攻克深奥的数学难题之余,轻松学会的。
此外,这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还让我有如下收获:
(1)对当当熊进行了系统的智力开发
每天一个小时,看起来时间不长,可如果坚持下来的话,那时间总量就很可观了。当当熊小时候,我工作和生活异常忙碌。生活上,我需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和自己的小家庭的衣食住行;工作上,我一方面在学校教书,另一方面还在出版社做兼职文字编辑,每周五个工作日,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所以,白天总是在东奔西跑、教书、审稿、改稿之中度过,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和教导当当熊。因此,这晚上的一个小时,就显得弥足珍贵。我对当当熊所进行的智力开发,基本都是利用这一个小时完成的。因为时间固定,无人干扰,所以能很好地按照我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理解与设计,有计划地、从容地开展。
(2)通过密切的相处,对当当熊的天性、脾气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前面反复讲过,孩子的智慧增长,指挥棒并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孩子自己内在的力量。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完全发乎他的内心。而孩子的兴趣是很容易转移的,爸爸妈妈只有多和孩子相处,才知道他当下喜欢什么,忙着琢磨什么,才能顺势给孩子一些帮助,助力他的成长。
通常,在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自认为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么点大的孩子嘛,简单,好懂!可实际上,抛开一些父母的自以为是不说,孩子的内心需要、成长激情、性格特质、喜好、孩子在不同状态下的情绪反应等,其实是很难揣摩清楚的。因此,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听到爸爸妈妈如此的抱怨:“我好心劝他,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反感,反应还那么激烈!真是气死我了!”“我不过是要她坚强点,结果她就跟我赌气,离家出走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会遭遇这些困惑呢?因为他们压根不了解他们的孩子!
为什么爸爸妈妈如此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呢?答案很简单: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安慰和劝解、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或者他们太自以为是,拒绝接纳和理解孩子。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这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忙碌的我也许也和其他的爸爸妈妈一样,没有机会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当当熊的性格、禀赋、喜好和气质等,我也就会和许多爸爸妈妈一样,在关键时刻对当当熊表错情、用错意。
当当熊初三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是母校的校长盛情邀请他留校读高中,主攻数学,争取通过数学竞赛保送上大学;另一方面是参加中考,去本省最好的重点中学就读高中,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
几乎所有的亲友都反对他留在母校,甚至熊爸爸所在学院的院长还打电话来,劝告我们不要“上那位校长的当”,要以孩子的前途为重。而那所人人向往的重点高中也抛来橄榄枝,书记亲自打电话欢迎当当熊去就读。
当当熊对我们表态说:他自己愿意留在母校,主攻数学,争取保送他向往的北京大学。但如果爸爸妈妈觉得这条路太冒险,他愿意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去参加中考,按部就班地读高中,通过高考上大学。最后他还说:“你们放心,如果你们确实想要我考重点中学,我会听你们的安排的,我不会有什么情绪,我会努力去学其他课程。”
虽然当当熊的表态令我们很欣慰,但根据我对当当熊多年的观察和了解,我确信如果我们坚持要当当熊放弃数学竞赛,按部就班地学习高中课程,参加高考,虽然当当熊也会努力去学习,也能如期考上一个好大学,但他内心一定会很失望。他豪迈的斗志和高昂的自信心会因此而受挫,他会觉得他的人格并不独立,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万一在高中的时候遇到了某种困难,他也许会变得比较厌烦,迁怒他人,容易发脾气,难以沟通。
我宁愿我们全家一起来承担失败的风险,也不要让当当熊失去自信和斗志!所以,最终我决定:同意当当熊留在母校,主攻数学。
正是因为对当当熊的性格和内心状态有准确而深入的把握,令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高中三年里,当当熊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拼搏精神、抗挫折能力和学习智慧,并如愿获得保送北京大学的资格,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我常常想,如果当时我按照普通人的思维,逼迫当当熊去考省重点中学,那当当熊在高中三年肯定不会表现出如此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他的学习生涯也不会如此精彩,如此有趣,而且我相信,顽强奋斗的高中三年,对当当熊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仅练就了当当熊顽强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
所以,这些年来,我看着当当熊的成长,打心眼里“赞赏”自己当年的那个“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它真是让我们受益良多啊!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注意事项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定有许多种方法,我的“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但不管用哪种方法,我认为爸爸妈妈都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做事专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小,坐不住,注意力不能持久,是非常正常的,就让他自由散漫着好了,等孩子大了,慢慢就会改善的。这个观点,我认为不能算全错,也不能算全对。有的孩子成长在相对安静和开明的家庭里,父母所给予的不良干预少,孩子能听从内在力量的召唤,即便没有爸爸妈妈的助力,专注力也有可能在天性的支配下慢慢地、自然地成长起来。但是,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多干扰的环境里,甚至孩子的专注行为还常常遭到爸爸妈妈或无意或有意的干预,孩子的注意力就难以自然地发展起来,那么爸爸妈妈就要拟定一个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计划,对孩子的专注力进行一些培养。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时,总不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愿望,比如今天希望孩子能听从自己的引导,专注地观察地上的蚂蚁,以增加对蚂蚁的了解;明天希望孩子能专注地练练字,因为孩子的字写得实在太差了。可是孩子却偏偏不买账,看了一两眼蚂蚁就把脑袋扭开了,写了一两行字就闹着要喝水或是上厕所。于是爸爸妈妈就惊呼:“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的专注力为什么这么差?”
但事实上,我认为错在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其专注力往往是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保有专注力。比如当当熊两三岁的时候,可以在“一小时免打扰”时段里,专注地用雪花积木拼插出各种小动物,反反复复,把玩一个多小时。可是,我让他帮忙收拾玩具,他却坚持不了几分钟。这种心理现象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因此,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一定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切不可粗暴地压制。
当当熊上小学前,对数学并不是特别痴迷。当然,由于他做过许多有趣的计算题、智力题,他的数学能力相当不错,但那时的他不像日后那样,以做数学题为乐趣,他只是在“一小时免打扰”时段里,在我的陪伴下做一些计算题和智力题,如果我不陪着,他从来不会主动做计算题。
转机出现在六岁那年。那时,不知道他是读了什么书,还是受了什么诱因的促发,他立志要当天文学家。为此,我们帮他买了望远镜,买了浅显的天文学书籍,还有星座的模型等。很快,当当熊认识了一些星座,可是再往下,当当熊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圆自己的天文学家梦了。这时,熊爸爸顺势说了一句:“你现在可以先把数学学好。就我所知,要当天文学家必须数学好,因为需要做大量的计算!”
“好,那我好好学数学!”正被渴望煎熬着的当当熊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刻着手学习数学。
从那以后,当当熊经常自己找各种数学题目来做,做题的时候十分专注,十分投入。随着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当当熊的数学能力渐渐获得提高,计算迅速又准确,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而老师的称赞又成为提升他学习兴趣的另一种力量,令当当熊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于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当当熊一路快跑,到小四年级时,他主动写出数学小论文,讨论某种题型的N种解法。后来,他的数学老师在征得我们同意后,将这篇小论文变成了数学老师教学论文的一部分,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
从这个家庭教育的片段中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当时对当当熊要当天文学家的愿望嗤之以鼻,或冷漠以对,不理不睬,那也许我们就不会有合适的机会去激发和引导当当熊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他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我建议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任何兴趣都要认真对待,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这里面也一定会暗含着某种理想的教育机会。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在 “一小时免打扰”时段里,总是挖空心思,尽力设计能唤起当当熊兴趣的游戏,让当当熊很自然地保持着较好的注意力,并在这有趣的游戏中自然地发展他的注意力。
各种会破坏孩子注意力的行为
案例1
晚上九点半了,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妈妈已经来催促几次了,可五岁的陈原依然趴在沙发上,摆弄着新买的奥特曼玩具。他一会儿让奥特曼拳打脚踢,一会儿又让奥特曼举枪射击……他一边忙碌地扭动着奥特曼的胳膊和腿,一边神采飞扬地讲述着他即兴为奥特曼编撰的故事。
妈妈的催促声再一次响了起来:“陈原,睡觉了!妈妈都叫你三遍了,你怎么还在玩?”
陈原抬眼看了妈妈一眼。他早听到了妈妈的催促,可是他现在不想去睡觉,他的奥特曼故事还没编完呢!他继续扭动着奥特曼的胳膊,自顾自地讲述着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
“你这个孩子,不听话了是吧,睡觉时间早到了,你没听见妈妈叫你吗?非要妈妈生气才行?”妈妈似乎真的生气了,腾腾腾地走过来,一把拉起小陈原,夺下了陈原手中的奥特曼,“一个橡胶小人,有什么好玩的,玩个半天,你说你傻不傻啊!”
无奈的陈原早就领教了妈妈的厉害,他只得不舍地看看被扔在沙发上的奥特曼,跟着妈妈走进了浴室。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家庭都曾上演过上述的一幕:当孩子正专注于某项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却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时不时地来关心、干扰、催促孩子。这样做的危害其实是很大的,它会让孩子的专注力难以形成,也会让孩子养成做事不专心、不投入的不良习惯。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习惯于专心做事,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早早开始保护好孩子做事情的“连贯性”,让孩子能够享受到“由始至终”的连续感和成功感。这种连续感和成功感,是孩子形成专注力的心理基础。
案例2
悦悦才上小学不到一个月,可老师却经常打电话给悦悦的父母,说悦悦上课坐不住,喜欢做小动作,还老是找身边的同学说话,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希望父母亲能在家里协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爸爸妈妈经过观察也发现悦悦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坐不住,写一两个字,就要玩玩这个橡皮擦,摸摸那个毛绒娃娃。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在家无法专心做作业,这样下去成绩怎么可能好呢?爸爸妈妈很着急,特意请来家教专家支招。
专家在考察了一番之后,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玩具太多了!”
原来,悦悦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不在家,忙于工作的爸爸妈妈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总是一次次地买来许多玩具,一股脑地塞给悦悦。悦悦面对这么多玩具,自然“贪心”地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长此以往,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逐渐形成了。
玩具是孩子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玩伴,但爸爸妈妈给孩子买玩具,一次只能买一两个,并且,爸爸妈妈最好能帮助孩子设计玩这个玩具的游戏或者任务,因为有目的的活动才更容易吸引孩子的专注力,比如给橡胶小人奥特曼设计打怪兽的故事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而通过有趣的游戏、通过把玩玩具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一个极好的途径。在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比较浮躁,想换玩具,妈妈可以在旁边陪伴或者参与,增加这项活动的趣味性,以便让孩子能够很好地坚持下来。
案例3
今天是星期六,难得一整天在家,四年级的琳琳想要好好画一张画,去参加学校的绘画大赛。画画需要一个大点的空间,所以吃过早饭,她便把画笔、水彩、画纸等绘画工具仔细地在客厅的茶几上放好。
调好需要的颜色,构思好需要画的内容,琳琳开始画了。可就在这时,妈妈买菜回来了,还带回来几个朋友,她们要在家饱饺子吃,开派对。
“啊,你好乖哟!你比我家儿子乖多了,我家那个臭小子,其实很有绘画天赋,可就是坐不住,整天就晓得玩!”
“琳琳越长越漂亮了!”
“你们快来啊,剁饺子馅啦!”
本来安静的家,顿时变得喧闹起来。听着这些叫声、笑声,琳琳再也静不下心来画画了。她咬牙控制住自己浮躁的情绪,又画了几笔,可是却画得很糟糕。
“哎呀,我不画了,我也包饺子去!”
琳琳毛毛糙糙地收拾好画画的用具,跑进了厨房。在厨房里,她包了几个饺子,又试着擀了两张面皮,可是她对这些东西实在提不起兴趣,她的脑子里还惦记着她的画呢!而且,妈妈和阿姨们的笑声太大了,令她觉得厌烦,所以她又扔下擀面杖,跑到客厅看电视去了。
“这孩子,真是做什么都没长性!”她听到妈妈在厨房里不开心地嘟囔了一句。
琳琳内心也很懊恼:“本来自己很专心地在画画啊,还不都是因为家里太吵,才弄得自己没心情画下去的吗?要怪,只能怪妈妈把这么多朋友招到家里来吵我!”
是的,家庭环境太过喧闹也会阻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要发展孩子的注意力,需要家庭提供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这种相对宁静的环境,包括家里的气氛相对安静,少有争吵喧闹声;孩子在玩耍和学习时,爸爸妈妈不会无端干扰,在一旁指手画脚,或者唠唠叨叨。尤其是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当他独自玩耍、沉醉在他的游戏中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轻易去打扰他,只需要远远地关注着他就行了。如果孩子愿意邀请你和他一同游戏,爸爸妈妈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需要,而不是自作聪明地给孩子的“杰作”提意见,甚至着手去“添砖加瓦”。
尤其要注意的是,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他们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但一旦碰到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他们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力。这个时候,正是孩子发展注意力的关键时刻,爸爸妈妈千万要保持安静,不随便干扰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中,这样养成习惯后,孩子以后做起事情来也就会非常专注了。
展开
她潜心研究儿童的成长与教育,
总结了20年来的家庭教育经验、思考和探索:
•满足孩子的心灵需要
•唤醒和激发成长的激情
•充分挖掘性格的力量
•“一小时免打扰计划”培养专注力
•“顺势给力法”开发智力
•与电脑游戏同行
……
这些独创的家教策略,科学而有效,
成功地使她儿子考入北京大学,外甥考入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