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独立自由的意志
开学第一周,学习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长征专题。
为了上好这一单元,特意上网找了许多资料备用。无意中翻到崔永元做《我的长征》时的一篇访谈,觉得很有意思。记者问他:“怎么想到要做长征的节目?”小崔回答说:“因为过去极'左'的那套东西,弄得很多人现在反感这段历史,因为知道这段历史在过去的描述里,假的东西太多,所以现在大家排斥它,我觉得负责任的态度是想尽办法去搞清楚它。”
长征节目组路过宁化的时候,当地人告诉他们:“当年从这里出发的红军基本上都牺牲了。”在夹金山纪念馆,他们看到了之前不知道的一段历史:过雪山的时候,部队把一千多名伤员扔在山下了……
这些,在我们的课本里并不存在,在文字里我们看见的是:一切的困难只等闲。没东西吃?敌寇猛追?山路难走?生病?受伤?死亡?没关系,课本里的人物没有哀,没有正常人的弱点,只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两大神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红军不畏艰难,官兵同甘苦;红军不畏牺牲,理想大于天。我相信这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可是被选择性放大了。
就像一个人,你总讲他的优点,讲着讲着优点放到太阳那么大了,那一定就是吹牛了。这时候,人们最初的感动就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困惑:他真有这么好?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我遇不到一个这样完美的人,书里却全是这样的人?这假的吧!
如果有一天,学生有机会看到一些被掩盖的真相,困惑就会变成愤怒,一种被欺骗和愚弄的愤怒。然后,他就会否认当初信奉的那一切。他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课本是不可信的,我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在虚假的知识上呢?于是,在还没有领略到知识的真正魅力时,就有人因为愤怒放弃了对知识的追求!
一旦学生对此信以为真,把拥有如此完美的人格当成评判他人和自己的标准,结局很有可能就是悲剧。自我达不到,会因此而自卑,一个不自信的人,又该如何面对漫长而艰难的人生道路呢?他人达不到,会心生抱怨,一个吹毛求疵的人,又要怎样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呢?
舜以孝出名,庄子却认为他不孝,因为他彰显了自己父母的不慈。庄子认为由于一个人的坏,衬托出另一个人的好,那是不幸的事。反过来,由于一群人的完美,衬托出普罗大众的不完美,那更是不幸的事。更何况,这群完美的人,不过是人们臆造的产物。
试图通过教育造就人格完美的中小学生是不可能的。真实的人性本就包含着自私、贪婪、懒惰、虚荣、妒忌、懦弱、痴怨、傲慢……人类的高贵正在于不懈地超越自我,追求美好。过犹不及,过分夸大人性的优点和否认人性的弱点一样有害。
最近香港的国民教育闹得沸沸扬扬,其争论的中心是学术与思想的独立。梁振英说:“教育者不要有心机。”我的理解是,教育就是教育,就应有其独立自由之意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