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活富足的孩子内心或许更贫乏
为什么物质丰裕的孩子会觉得如此空虚?
我们太关注孩子“做什么”,忘了孩子“是什么”
第2章 为什么孩子总是很苦恼?
请正视问题的严重性
青春期的叛逆,长大不就没事了吗?
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不是一定会获得所有需要的帮助吗?
过度关心带来的压力
为何父母的关心总是不够?
第3章 为何金钱买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
金钱无法让我们更快乐
丰沛的物质如何妨碍孩子的情绪发展?
拜金主义,带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
搞不定孩子就利用物质来解决?
拜金下的竞争很危险?
孩子的内心伤口是无法靠钱来治愈的
收买孩子,只会加深孩子的贪念
内在的激励,才是促使孩子发展兴趣、能力的推动力
第二部分 富裕文化如何阻碍孩子的自我发展?
第4章 什么是健康的“自我”?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的生活
学习放松、适时放手,才能帮助孩子发展自我
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能够控制他们的冲动
培养有“同理心”的孩子,对人慷慨又充满爱心
给孩子一个可以喘息、冷静下来的“内在家园”
让孩子保有安全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知道什么真的重要以及什么无所谓
第5章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养策略
二到四岁,神奇的年龄
五到七岁,宇宙的主宰
八到十一岁,我做得怎么样?
十二到十四岁,我的孩子怎么了?
十五到十七岁,塑造“真实的我”
第三部分 认识教养的关键与重点
第6章 懂得亲情交流才是教养的关键
认识你的教养形态
以温情保障情绪的发展
为何夸赞有时起了反作用?
避免由批评和抗拒造成的伤害
第7章 纪律和控制扮演“黑脸”的狠角色
技巧1 坚定而清楚地阐明你的权威
技巧2 掌握孩子的行踪
技巧3 适当约束,让孩子知道你说到做到
技巧4 保有弹性,知道何时该让步
技巧5 从孩子小时候就树立规范
技巧6 厘清“掌握情况”与“掌控”之间的差异
第四部分 为什么你必须比孩子更早独立?
第8章 理性面对文化和社会中的挑战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养方式,不人云亦云
要求孩子对自己负责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过分要求完美,可能会带来更大失败
和孩子一起克服对物质生活过分渴求的欲望
让自己免受暴力的欺凌
离婚的威胁和可能失婚的形态
萨曼莎的故事:在黑暗中摸索
第9章 除了最缺的,什么都不缺的富妈妈
认清“做个好妈妈”的压力
正视我们的教养问题
别害怕流露自己的脆弱
面对忧郁的心情
父母也要照顾和结交朋友
已婚妇女工作与否的利弊得失
重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展开
——华语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情感自疗作家 素黑
富裕比贫穷给家庭教育带来更多更大的挑战。在物质贫乏的过去,父母把好东西留给成长中的孩子,那是爱,而在物质相对丰裕的今天,无原则地让孩子*一个享用所有的好东西,就变成害了。富裕时代特别需要父母用智慧“穷养”孩子。《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会让“富裕”时代的父母更有智慧。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好好做父亲》作者之一 李文道
《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适逢其时,这是我在阅读时候非常强烈的感受。我们的父辈和我们、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之间有着巨大的社会变化和落差,我们自已在跟随变化的进程中步子都是踉跄着的,更不要说还要养育好一个、二个孩子。但假如你始终对自已和孩子有所期许,那么就不要停下学习和思考的脚步。别人的经验与总结,就是你前方的探路灯。
——新浪育儿执行主编 郑先子
与《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所呈现给我们的一样,我们身边不少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出现了“问题”。看起来他们有很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得到了足够的关爱,但却内心空虚、没有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很低。这一切令家长们束手无措,纷纷找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的作者通过多个个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分析了这些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2-17岁孩子的教养策略。相信家长朋友们阅读此书会警醒并修订自己的教养方式,最终能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来养育孩子。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 刘称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