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分析
在政府、监管部门、银行、企业、担保等各方努力下,“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尽管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积极创新,切实加大了金融支持的力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总体有明显改善,但与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中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有效信贷需求不多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自身存在市场竞争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
人才资源匮乏、主业不突出、经营不规范、公司治理不健全、财务管理薄弱及诚信意识不强等问题,从而导致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一是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金较低,且一般小企业主要存在于传统加工业、制造业等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的行业,处在整个产业链条的中下端,抗风险能力差,增大了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二是小企业进入门槛低。众多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无形资产,整个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商品可替代性高,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导致经营绩效欠佳,进而难以获得外部融资。三是信息分布不对称。多数小企业所有权归属于个人,缺少健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财务报告缺乏真实性,银行难以收集连续、完整的经营状况信息,导致银行慎贷。四是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的物品,银行对收回贷款信心不足,企业抵押、担保资源缺失成为获取贷款的最大障碍。调查显示,有48.7%的被调查企业申请贷款未获得批准的原因是无有效资产抵押。五是一些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一些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和法律约束,虚假出资、转移资产、隐匿收益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部分银行机构在机制、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够完全适应中小企业的特殊融资需求
小企业授信“六项机制”建设还不够健全。表现在:一是部分大型银行仍习惯于做大项目和大客户,“坐商”习气较重。部分大型银行主动为中小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意识不足,在部门设置、信用评级、审批流程、内部管理及人才储备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如部分大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授信权限仍较集中,支行级机构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审批程序多、时限长。信贷审批权的高度集中与中小企业贷款户多、面广、相对分散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与其庞大的信贷资产规模相比,大型银行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仍显缓慢。二是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部分机构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相配套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银行开始从战略上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但普遍还存在长期战略与短期利益之问的矛盾,导致少数银行机构往往有中小企业信贷计划却被大企业挤压占用,有专营机构却费用不够、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有想做好中小企业的决心却没有相应的行动和力度,一些银行信贷人员存在“不敢做、不愿做”的心理。三是在风险定价方面,部分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上“一刀切”式的把小企业贷款利率“一浮到顶”,风险定价体系还需完善。四是部分机构未建立独立的成本核算机制,部分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柯的综合业务系统还不具备单独核算小企业贷款成本和效益的功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