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2013年,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时期,对银行业资产质量也形成一定冲击: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冲击。旧产业结构向新产业结构变迁,也是增加值逐渐转移的过程。投向旧产业结构的信贷资金已经形成了实物沉淀,难以与增加值同步实现顺利转移,从而威胁到存量信贷资金的质量。二是经济增长动力冲击。最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对投资驱动依赖较大,金融在资金投向上具备一定主导权。当经济动力更多依靠消费驱动时,将面临资金投向难题。未来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压力将逐步显现。三是微观层面企业经营失败冲击。无论是存量贷款支持的企业,还是增量资金支持的新兴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更容易遭遇市场的突变,经营失败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从而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巨大挑战。
2.银行自身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除了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外,商业银行自身信贷风险管理也对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产生一定影响。
之前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部分风险偏好较强的银行同部分企业一样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扩张。为抢占市场,不乏有银行忽视信贷基本原则,放松了必要的风险管理,过多地将贷款投放到一些产能过剩领域、房地产领域,以及一些主要依赖低成本、低价格和数量扩张的中低档出口领域,造成贷款集中问题。如光伏行业,前几年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包括国开行、工行、中行、农行等各大银行纷纷介入光伏产业,大量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2013年经济发生波动,市场需求回落,成本上升,这些领域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调整的冲击较大,企业现金流发生断裂,贷款在期初隐含的信贷风险成为现实,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余额显著上升。
……
展开